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让脚踏实地的实习重回育人视野

2023.4.04

  近几年,我们在招聘纺织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十有八九都说不清楚棉花是经过哪些工序变成布的。这让我十分惊讶。这种现象在我们读书的年代绝对不可能存在,因为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毕业。

  后来我了解到,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源于我国的工程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改变,表现为专业课过度合并和简化、认知实习被大量取消、实习工厂纷纷关闭等。

  我国之所以能成为制造大国,与此前重视实践教育、大中专和技校分布均衡带来的人才红利密切相关。如今,我国迎来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口,如何从工程教育机制、考核目标、校企人才流动和教师培养,以及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等方面作出跟上时代的变革,从而获得推动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是中国工程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坦率讲,如何把高校实习这件事落地、做好,是改善工程教育中实践教育的命门和结点。

  低成本教学导致恶性循环

  必须承认,除个别优秀本科生外,很多企业对本科生实习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本科生的专业认知非常有限,加之批量到来,企业未必有条件大面积接收,也没有足够的人手予以精准指导。此外,还有经济、安全上的顾虑。

  甚至一些企业把本科生实习视作“添麻烦”,因为无论是安排专人给学生讲解,还是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事实上现有企业一般不会让学生操作机器),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工厂的现有生产。

  而硕士生、博士生的实习由于人数较少,并且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具备数据分析、项目管理能力等,相对而言更受企业青睐。

  以往,国内高校沿袭苏联过细、过“专”的学科教育分科造成了诸多弊端,但在这一体系下实习的受重视程度却非常高。从前我们在实习时,教师或助教带着学生到工厂现场讲解,让学生就地画图。我们住在工人宿舍,和他们一起上班,学习机器拆卸安装。学生能上手操作机器,做坏了的样品由工厂“买单”,工厂也不会扣工人绩效。课程与实习交替进行,除了认知实习外,还有毕业实习,实习时间充裕、很有规划。

  然而,如今我国的工程教育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低成本教学,过度合并专业课程,过度关注理论知识和发表论文,教师不愿意或没条件到企业从事实践工作,越不走出校园越不自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越不能与时俱进。打破这一困局,首先要改革评价体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脚踏实地的实习重新回归育人视野。

  分清工厂、企业或学校对实习的不同意义

  对待实习一事,高校和学生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实习。

  一个新专业开设之初,教师们要讨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该如何分配,实习的目的、标准、要求是什么。学生毕业时,用什么衡量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前的做法是让学生参与项目设计,鼓励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考察专业能力,评估是否符合毕业要求。然而,如今这种做法多流于形式,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严重脱节。

  其次,实习的类别要分清楚,哪些实习必须在工厂、大企业才能开展,哪些实习在学校的实习工厂就可完成。一定要搞清楚不同类别,才能辨明哪类实习该由谁配合。

  比如,大企业由于高端人才众多,学生的实习会更加全面。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由于高端人才相对不足,很难实现这一点,但它们更适合结合地域优势,配合高校进行一些专业基础性的实习。

  解除实习之惑不能一股脑儿完全交给高校或企业,而是需要统筹安排。例如,国家需要机械/电子方面的人才,可设置几个大型企业的机电人才培养试点。大型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体系,高校在这方面难以跟上企业的更新步伐。让企业里的工程师给学生上课,让学生从最基础的活儿干起,如让他们跟钳工、电子工程师学习,实现知与行的连接,激发专业兴趣,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从而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创新力的高端人才。

  在实习问题上,国家可以打造样板企业,设定两三家行业中的核心企业、次核心企业,把更多资源和机会投给它们,用以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弥补因实习可能带来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与实习相关的投入和政策必须与企业真正结合,才能发挥长期的效力。这样的投入有别于短期追求高效率的项目,避免“行而不远”。

  同时,如果一味撒胡椒面儿,给所有企业“摊大饼”,未必能保证所有投入真正用于有效的实践育人。

  培训他人不是额外工作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少有或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到传统行业从事脏、乱、差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愿意去传统行业实习,甚至改造传统行业。当他听了校友、学长的讲述,对机器、设备的操作运行产生兴趣时,问题就来了——我们有没有优秀的导师能指导他们?在我看来,这很关键。

  双导师制(一名校内导师、一名企业导师)是很好的做法。落实脚踏实地的实习,高校、企业摆正观念很重要。

  我所在的公司管理十分严格。曾有一名被邀请到此作暑期实践交流项目的教师中途不请假私自返校,我们向该教师所在高校的校长反馈此事后,这所高校再无教师前来,项目也因此不能继续。花了时间、精力,教师却不珍惜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要防止此类事件发生,需要高校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和机制,激发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热情。

  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不足,总是期待快速产出……我会建议企业采取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管理体系培养所有员工,特别是实习生。

  精益管理体系可以教会一个人怎样做人、做事,特别适合中国的制造企业,是破解目前诸多困局的利器。我所在的企业,不管学生学习何种专业,我们都会对他进行重新培养,所借鉴的正是精益管理体系和工具。

  精益管理强调“万事归于人”,不管做任何事,人都是最重要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学相长”,每个人进入企业都会得到培养,同时又必须培训他人。培训他人是员工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工作。我们花了两三年时间改变员工的观念。如今,大家每年制订计划时,都把培养人作为其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将其视作人事部门的工作,与己无关。

  此外,精益管理还能提升一个人的全局观,教他怎样最大化地统筹资源、节约资源。比如,在洗脸、刷牙之前先烧水,等洗漱完毕水也烧好了。事实上,精益管理是非常完整的体系,既有“剑法”,也有“心法”,教你面对挑战,如何让整个团队背水一战……

  你会发现,这其中很多理念似曾相识。事实上,精益管理的思想精髓正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哲学。因此,相对于德国模式,我认为丰田精益管理的思想和体系更适合中国。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