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六旬的谢韦兴是浦东本地居民,1999年4月他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气。他清楚地记得,以前用人工煤气烧开一壶水,大约需要10分钟,用天然气后,只要约4分钟。不仅如此,家里转用天然气后,燃气灶具、热水器等也进行了改装,加了熄火保护装置,更安全了。

  随后,全市开始逐步推进人工煤气转换天然气。一系列数字可以明显地反映这一进程:1999年,本市天然气供应量为1.1亿立方米,到2004年已增至10.7亿立方米,2006年突破20亿立方米;去年,这一数字则达到68.1亿立方米,近10年增长了近6倍。可以说,这是申城居民能源结构的一次大调整,符合能源清洁化的大趋势。

  2011年,服役了26年的杨高路储气柜成为全市首个被拆除的“煤气包”。截至目前,本市已先后拆除了西藏中路等处共7座“煤气包”,余下的大部分将陆续拆除。

  据市北燃气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俞群援透露,之所以要拆除“煤气包”,一方面是因为2015年底人工煤气将退出上海,被清洁的天然气全面取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煤气包”基本上无法改造或者再利用。当然,据记者了解,燃气市北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看能否对其中两座“煤气包”进行改造,将来用来储备天然气,作为本市天然气调峰手段之一。

  也有人提出,虽然“煤气包”将和市民道别了,但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印记”,能否以适当的形式加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