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莱姆病的病原理学及流行病学

2022.7.21

  病原理学

  伯氏疏螺旋体在分类学上为螺旋体属的一种,它是一种单细胞的革兰氏阴性螺旋体。其形态较小,长约4~30um,横径在0.22um左右,

  伯氏疏螺旋体对常用化学消毒剂如酒精、戊二醛、漂白粉等敏感,对高温、紫外线等常用物理方法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菌素均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不敏感。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某些脊椎动物被认为是莱姆病的重要传染源。不同地区传染源的种类有所不同。在北美,白足鼠和白尾鹿被认为是重要传染源,一些宠物和牲畜如狗、马、羊、牛等因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也引起广泛关注。在欧洲,白尾鹿被认

  为是重要传染源,狗也与一些地区该病的流行有关。中国已从黑线姬鼠、白腹鼠、社鼠、小家鼠、嗣婧、野兔及病人体内分离出病原体,一些家畜的感染率也很高,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如何尚需进一步调查。已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或检出特异性抗体的动物有自足鼠、金花鼠、负鼠、田鼠、褐家鼠、小家鼠、天山蹶鼠、小林姬鼠、白尾鹿、黑尾鹿、浣熊、狗、牛、马、羊、兔、狼、狐狸、燕子、喜鹊等。

  (二)传播媒介

  本病主要是通过节肢动物蜱的叮咬在宿主动物与宿主动物及人之间造成传播的。通过其他途径如母婴垂直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播少见。一些近缘硬蜱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依据如下:

  (1)硬蜱的地区分布与莱姆病的分布一致,无蜱的地区基本无病例,硬蜱密度高的地区发病率高。

  (2)硬碑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的流行时间一致,寒冷的冬季基本无新发病例,而气候温和的夏季发病率高。

  (3)流行区蜱带菌率高。

  (4)患者大多有明确的蜱咬史。

  (5)带有病原体的硬蜱可使实验动物感染而发病。不带病原体的硬蜱叮咬带菌动物后受感染染,其又可感染健康实验动物使之发病,从感染的蜱和动物中均可检出伯氏疏螺旋体。

  (6)病原体可经蜱垂直传播,从幼虫到稚虫的垂直传播率达100%。

  虽然硬蜱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已经确定,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蜱种有所不同。在美国,达敏硬蜱和太平洋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在欧洲,蓖麻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在中国,全沟硬蜱被认为是东北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要确定其他地区的传播媒介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三)易感人群

  不同年龄的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其感染率的高低与被蜱咬的概率有关。因此本病的发病对象主要是经常被蜱叮咬的人群,在中国以森林工人,山区居民和野外工作者发病较多。人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可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但其持续时间尚无肯定结论,通常认为症状较重者,特别是有心脏、神经和关节损害者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抗体是中和抗体对病原菌有一定杀灭作用。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分布于全球众多的国家,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都有病例,中国也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已经证实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但本病具体的发病地区有一定的局限,多数病人分布于林木茂密地区,而丘陵和平原地区少见。

  2.时间分布本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多发生在气候温暖的季节,一般春出现发病,夏季和秋初达到高峰,至深秋发病逐渐减少,在中国南方的流行季节略早于北方不过由于本病的潜伏期和病程都较长,又不易及时诊断,故全年各月均可见晚期病例。

  3.人群分布发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但主要见于林业工人,山区居民和各类野外工作者和活动者。一般是男性多于女性,户外活动者多于非户外活动者,养宠物的家庭多于无宠物者。

  4.流行趋势本病于1977年被发现后,新发现的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病例报道数逐渐增多。但我们认为本病在中国将呈明显的地方性流行特征,在一些生态环境适宜,存在传播媒介的地区的某些人群中发生或流行本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