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螺菌病的发病机制及症状

2022.7.20

  发病机制

  鼠咬热的确切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小螺旋体从咬伤部位侵入人体,沿受伤局部的淋巴管进入附近的淋巴结,并在该处生长繁殖,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随后反复侵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引起临床急性发作,由于病菌周期性入血,常产生周期性发热,导致临床间歇性反复发作。

  本病表现为全身性和局部性病变,基本病理变化为中毒性,出血性和坏死性改变,全身性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小叶,肾小管中毒性出血性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脑膜有充血,水肿及神经细胞变性,胃肠有卡他性炎症变化,在被咬伤的部位局部常出现水肿,单核细胞浸润及坏死,局部淋巴结增生肿胀。

  症状

  起病常常在已愈的原咬伤处又出现疼痛,肿胀发绀以至坏死,可形成水疱,其上覆以黑痂,下面逐渐形成硬结下疳样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常伴有淋巴管炎,同时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迅速上升达40℃以上,在体温上升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肌痛,关节痛,尽管关节疼痛,但无关节腔渗液,严重者可有呕吐,腹泻,便血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昏迷,颈强直等全身中毒症状,约50%患者出现皮疹,典型出疹多由咬伤处开始,而后波及四肢及躯干,面部及掌跖处较少,皮疹形态多异,多为暗红色或紫色的斑丘疹,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基底较硬,不痛不痒可融合至数厘米大小,偶有玫瑰疹或荨麻疹,经3~5天后,随体温下降,症状消失,皮疹隐退,间隔3~7天后,体温又复上升,上述症状及皮疹再现,如不经治疗可反复发作持续3~8周,极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达1年以上,大多数经多次反复发作后,症状逐渐变轻,热型也不规则,以至诊断困难。

  未经治疗其病死率达6%左右,由于长期发作,常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如心内膜炎,脑膜炎,心肌炎,肝炎和肾小球肾炎,贫血,附睾炎,胸膜渗出和脾肿大,自抗生素应用以来,迁延不愈者已不多见,病死率下降,并发症也随之减少。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