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质谱发展简史

2018.6.27

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 研制成功,但直到20 世纪80 年代,MALDIESI 等软电离技术的出现,使生物大分子转变成气相离子成为可能,并极大的提高了质谱测定范围,改善了测量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溶剂分子干扰等问题,使质谱更适合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聚合物(如蛋白质、酶、核酸和糖类),被认为是质谱学中革命性的突破,也开拓了质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质谱分析仪器中较早实现联用技术的是气相色谱-质谱(CG-MS),但其仅能分析具有挥发性和小分子量的物质,对于大分子量(尤其是蛋白质、多肽)和不挥发性化合物则无法检测。近年来,国际上应用的越来越多的是串联质谱(MS/MS)、液相色谱-质谱(LC-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尤其在临床医学领域,LC-MS 的应用愈加广泛,包括疾病的诊断和筛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药物浓度检测、疾病早期预测和治疗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