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美国科学院女院士杨薇:事业家庭可以双赢

2014.9.04

banquan17.jpeg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华裔生化科学家杨薇对DNA修复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作出卓越贡献,去年被评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让全美华人引以为傲。然而,实际上她初到美国时只怀揣200美元,生活适应不良终日郁郁寡欢。她甚至坦言,最初选择科学之路一半是由于被“逼上梁山”。杨薇在接受专访时,讲述她的心得体会和人生故事。

  杨薇现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深研究员,她别出心裁形容科学家像是抽丝剥茧的侦探,又像玩耍不知疲累的孩子,还像瞄准目标的狙击手。“我研究蛋白分子,找到病因,从而找出相应的治疗方法。”过程有如寻找治病时要瞄准的“靶子”,不仅要知晓相关分子的名称,更要研究它的功能和纤维结构。

  杨薇殷切期望更多年轻人能投身科学界。在她看来,科学家的工作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侦探工作般扣人心弦,循着蛛丝马迹步步推理,排除不重要因素,筛出关键线索,最终找到“犯罪”病因并将其“绳之于法”。她说,若真心热爱科学研究,工作就会像孩子玩游戏一样,从不觉疲累。她已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头衔,论文频频登上世界一流科学杂志,却丝毫没有停步之意,时刻鞭策自己“做出下一个更漂亮的研究”。

  杨薇在1980年考取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1983年赴美深造。

  初抵美,她在生活和学习上处处碰壁,一度郁郁寡欢。杨薇白天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上课,当时英语未精,在文科选修课上有如鸭子听雷,在擅长的理科课也来不及记笔记。由于经济拮据,晚上还要在中国餐馆冒着被逮捕遣返的危险打黑工洗盘子。

  她感叹,在中国时她随波逐流,凡事有父母师长安排妥当;在美国却不得不破釜沉舟。眼看学生签证限期将至,又未有心仪工作,杨薇申请奖学金继续深造,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与生化结下毕生之缘。

  她评价美国教育赋予她开放、自由、独立的精神;中国教育则打下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在杨薇看来,新一代留美中国青年研究员传承华人刻苦钻研精神,却缺少科学“造反”精神和集体意识。有的年轻人眼界、思路窄,导师指到哪才做哪;有疑问宁愿掏出手机查Google,都不愿寻求团队帮助。

  她目前的日常工作是指导学生、继续个人研究和撰写论文、出席学术会议,但也毫不耽误周末与朋友相约爬山,假期与丈夫环游世界。她说,对于科学家来说,每人都是自己的老板,为自己负责,掌握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杨薇个人简介

  杨薇,金塘镇大丰河渡杨家(今属河平社区)杨星房后人,2013年5月1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新科院士。

  杨薇于1963年在上海出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学习生化专业。1983年未毕业就自费留学美国,两年后取得纽约州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化硕士学位,以满分成绩毕业。接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 1991年取得生化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成绩出色。1995年加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主要从事DNA错配修复方面的研究。

  自1995年起,杨薇建立起自己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在4年时间里发表65篇极有影响的论文,一举获得“终身研究员”荣誉,成为当时美国屈指可数的有杰出成就的年轻女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留美女科学家”的“五朵金花”之一。杨薇博士主修结构生物学,以爱克斯光晶体衍射的方法断定蛋白及核糖核酸的大分子结构,从事的基础研究包括“DNA复制、修复及重组”,应用性的研究课题涉及遗传性肠癌的诊断与防诊,皮肤癌、早衰及爱滋病毒的预防与治疗。十多年来,她在世界一流医学科学杂志如《细胞》,《自然》,《科学》上发表近50篇学术论文。曾多次到国家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地讲课,进行业务指导, 广受好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