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莎在剑桥大学时的老师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Alan Fersht教授,剑桥的学习经历为她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1997年博士毕业后,到中国度假的一次偶然机缘,柯莎被安排到生物物理所作学术报告。当时负责接待她的是时任生物物理所副所长的周筠梅研究员,因为周筠梅的研究和柯莎在剑桥的工作很接近,两人谈得非常投缘,此后一直保持着联系。2000年,柯莎在新加坡专门学习一年中文之后,来到周筠梅的实验室工作,开展与酵母类Prion蛋白Ure2折叠有关的研究。

  谈起为何10年不改初衷地在生物物理所工作,柯莎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归纳起来原因有三:一是最初愿意和周筠梅老师合作,现在和王志珍、阎锡蕴等老师及PI的交流也很愉快;二是研究所能为她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做酵母Ure2蛋白等科研工作的仪器设备齐全;三是这里的科学与文化氛围比较适合她。

  “现在每逢星期二我都会去参加PI们在交叉科学会议中心的午餐会,每次都有不少的收获。现在我住在研究所附近的小区,以前是王志珍院士住过的房子,这里比我在英国的住所环境还要安静。我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比如中餐我最喜欢吃馄饨。”柯莎说,“去年我到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Alan Fersht教授真切地对我说:‘看来你这10年里在中国的科研发展,可能远比你留在剑桥工作还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