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3

2019.3.03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3
来源:种子世界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08-9-9 15:42:36 阅读2次
4优化调控4.1 去早蕾据研究,由于转基因杂交棉在前期营养体还没有充分发育好的时候,就转人生殖生长,所以不利于建成理想的群体结构。另外,早期结的铃主要是一些伏前桃,由于此时正值雨季,大多数成铃都霉烂变质成为僵瓣花,对产量贡献甚少,所以去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前期形成的花蕾,不但可以有效地协调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而且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养分浪费。去早蕾,主要采取人工摘除的办法,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摘蕾量以4~8个为宜,其中以8个为zui好,部位控制在下部4个果枝以内。劳力不足时,可以除去下部2~3个果枝代替去早蕾,亦可获得相近的效果。转基因虫杂交棉去早蕾和缩节胺化控试验表明,去早蕾和不去早蕾两者之间产量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去早蕾对提高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有显著效果;不同缩节胺用量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的影响,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缩节胺22.5g/hm2和45g/hm2,增产效果zui佳;在去早蕾的情况下,初花期喷施缩节胺225g/hm2、盛花期45g/hm2,比喷施清水和初花期喷施45g/hm2、盛花期90g/hm2增产都达显著水平。在不去早蕾的情况下,两种喷施缩节胺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与喷清水的差异都显著。4.2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初花期用量22.5g/hm2、盛花期用量45g/hm2,比初花期施用缩节胺30g/hm2、盛花期施用缩节胺90g/hm2分别增产10.40%、11.1%。根据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生育特性,为促进生长中心的转移,要重视盛蕾前后的化学调控措施,缩节胺的用量可略大于常规棉品种,一般用缩节胺2~3次,总用量为45—60g/hm2。5合理治虫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主要是抗棉铃虫,能有效降低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而且对多代棉铃虫幼虫,特别是低龄幼虫表现出良好的毒杀作用。试验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虫性与杂种世代有一定的关系,F1抗虫性好于F2,F2抗虫性好于F3。一般情况下,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F1基本上可以不用化学防治,蕾铃被害和断头率可控制在5%以下,对以后世代的棉铃虫减少治虫次数,一般可减少防治次数(或用药量)的40%~50V%。农药防治次数的减少,保护了害虫的天敌,特别是瓢虫大量增加,对棉花伏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对棉铃虫1龄幼虫的抗虫效果平均为93.1%,叶、蕾、铃饲喂3龄幼虫,抗虫效果分别为90%、85%、55%。在江苏省沿海地区,二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蕾铃受害率和受害株率,一般比常规棉品种低13~15个百分点,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有良好的抗虫效果。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铃虫抗性强,并兼抗红铃虫、玉米螟、金刚钻、造桥虫、卷叶虫等鳞翅目害虫,二代棉铃虫可以不防治。苗床内投放敌敌畏棉球或撒敌敌畏毒土熏杀棉盲蝽等害虫。大田苗期只需挑治虫源田附近棉田内的二代棉盲蝽和红蜘蛛以及偶发性害虫地老虎。棉蚜是影响棉田昆虫生态平衡的极其敏感又非常重要因素,故育苗移栽棉田内的蚜虫不应列为防治对象,而应作为培育众多天敌的食料加以利用,所以在三代棉铃虫发生之前,大面积棉田内不需普遍用药防治,只需防治偏重发生年份的三至四代棉铃虫和红蜘蛛或三至四代棉盲蝽,做到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治虫,一般用3~4次农药即可有效地控制虫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