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客户案例 | Cell Discov(IF=33.5)迄今最大队列发现补钙不能防止骨质疏松?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振兴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助力下加速进入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1万亿元。但是中医药的发展仍面临不少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如临床疗效“说不清”、作用机理“讲不明”,导致中医药国际化面临困境。例如人口老龄化相关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异质性特征非常强,现有的诊断措施不足以准确识别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风险。

01. 中医表型组学强势破局(Chinmedphenomics)

面对这种形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出台完整、切实且客观的中医疗效判定标准成为流行趋势。王拥军教授等团队2022年于Phenomics期刊首次在国际上倡导建立中医表型组学(Chinmedphenomics),并论述了其“3P”理念,将中医学“从深奥的阴阳五行理论到中医临床应用”这个模式转变为使用现代化技术评判的模式(中医表型组学研究思路图见文末),以更好的适应现今倡导的个性化与精准医疗[1]

理论提出的两年后,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唐德志,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洛南及广州实验室曾涛,2024年3月12日共同通讯在Cell Discovery(IF=33.5)在线发表题为“Multi-modal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clinically relevant osteoporosis subtypes”的研究论文完美应用中医表型组学鉴定的OP的临床分子分型,该研究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指导历时5年建立迄今最大规模的单中心多组学OP前瞻性队列研究[2]麦特绘谱为本研究提供Q300代谢组检测服务,又一次为大队列研究提供了精准稳健的技术保障。

图1. 中医表型组学来源(左),最新队列应用(右)

02. 最新应用:迄今最大规模骨质疏松队列研究

任何复杂的临床疾病研究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三步: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下面就由绘谱君带着这3个问题和您一起看看王拥军教授是如何开展骨质疏松症研究的。

研究思路图

是什么?

三观全景式图谱

OP患者在基因、代谢物和菌群等分子层面有哪些变化?基于现代化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中心法则的全面分子景观,作者通过利用基因组学、甲基化测序、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发现从正常到骨质减少,再到骨质疏松疾病异质性的多组学分子表型,整体差异表现为408个差异化SNP位点、10000个差异甲基化位点、188个差异代谢物<氨基酸、有机酸、短中长链脂肪酸等>和129个差异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艰难梭菌、链球菌等>。

图2. OP多组学设计和工作流程

图3. 与骨质疏松症及其亚型相关的代表性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特征

深度潜在空间融合算法(DLSF)

在获得OP患者的三观全景式图谱后,下一个问题则是在多组学数据集成中更好的分析出有效的疾病亚型,作者使用自己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深度潜在空间融合算法(DLSF),发现OP宏观的核心临床指标区分度明显,并且在分子层面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组群。

图4. 利用深潜空间融合模型识别骨质疏松症的多模态亚型

三个时间点的纵向随访数据

OP患者分成两个组群后,前瞻性队列研究也正式进入到下一阶段,作者团队进一步随访两组在服用钙制剂后2年的骨密度变化(4年随访骨折风险结果见第二个问题),并结合中医阴阳表型组学思维模式,将随访结果进行归类,发现一组人群骨密度显著升高,而另一组人群几乎没有变化或骨密度进一步减低。

图5. 中医阴阳理论思维与现代化多组学技术结合

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骨质疏松症具体可以根据钙补充结局分成两种亚型,“临床干预相关的亚型”(clinical intervention relevant subtypes,CISs),其中对钙制剂使用敏感骨密度获益高的为CIS1型,即阳型;对钙制剂使用不敏感获益不显著的为CIS2型,即阴型。

为什么?

正反向中心法则互相验证OP亚型

确立阴阳分型后,下一步则是进一步解释其背后的机制基础。回答第1个问题时作者验证了DLSF算法是一种与中心法则顺序相一致的分子亚型发现方法。因此,回答第2个问题时,作者将通过反向生物学解释来表征亚型特征,先从临床宏观的表型参数进行分析,后通过算法分析表型相关分子特征(DAM)、多组学定量特征位点(xQTL)来表征表型相关基因型。

图6. 正反向中心法则互相验证示意图

阴阳分型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一方面,作者总结了正常、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组SNP/SNV分布的差异,发现两种骨质疏松症亚型与其他组相比,其整体SNP模式有显著变化。另一方面,作者研究了两种骨质疏松亚型对应的xQTL模型,以推断基因型与分子表型之间的定量关联,并再次观察到了这两种亚型的共同分子特征和特异性分子特征。最后,根据4年的随访数据,作者发现这两种亚型有不同的骨折风险。

图7. 不同骨质疏松症亚型对应的xQTL的SNP/SNV偏好

小结

影响阴阳分组差异的分子生物学通路具体表现为:阳型OP组的分子响应活跃,Estrogen、AMPK等信号通路激活上调;阴型OP组则完全相反,钙信号通路呈现大规模抑制。

有什么用?

在回答前两个问题时,作者发现两种亚型具有2年随访骨密度和4年随访骨折风险的不同,作者进一步使用高效的DLSF分析提炼了OP发生发展的多组学景观和相应的新型多组学标志物(Multi-modal molecular Signatures,M3S),该研究利用M3S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其预测OP的准确率达到81.9%,预测骨折的精度达到73%,相关结论也在独立的骨质疏松队列(金山,n=166)中得到验证。

图8. M3S在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全文总结

该研究利用大型队列现代化多组学数据,结合中医表型组学策略,通过自主开发的高效的DLSF分析,基于多组学景观和相应的M3S分子特征,确定了骨质疏松症中国人群的临床干预相关亚型(CISs),为OP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意义。

王拥军教授介绍,后续有望开发出血液预警诊断试剂盒,实现“一滴血防OP”、“一滴血防骨折”的目标,助力OP精准诊治体系建设。此外,研究后续还能指导适合人群钙剂补充,对于钙剂不敏感人群,团队也已经在开发相应中药制剂。

中医表型组学研究思路

中医表型组学是指以中医核心理念为根本,以大型人群队列为基础,采用多组学、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从宏观、中观、微观水平上系统地、定性与定量结合地测定中医“证”与“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中的表型集合及中药干预下的转归机制,揭示中医现代科学内涵的一门学科。

图9. 中医表型组学研究思路

(图片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公众号)

参考文献

[1]Chinese Medicine Phenomics (Chinmedphenomics): Personalized, Precise and Promising. Phenomics, 2022.

[2]Multi-modal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clinically relevant osteoporosis subtypes. Cell Discovery, 2024.

绘谱帮你测

麦特绘谱开创性地搭建了医学领域高端代谢组学技术平台,覆盖了非靶向-全定量-代谢流等全方位的高端医学代谢组解决方案,同时全面布局微生物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服务,已成为全球多组学研究者的优选合作伙伴。麦特绘谱拥有Q1000,Q500、Q300、Q200和胆汁酸、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及吲哚衍生物、多胺和TMAO类等各类小分子代谢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同位素示踪代谢流技术等共40+系列检测方法;已为数百家三甲医院、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多组学解决方案,协助客户与合作伙伴发表SCI文章400+篇,累计影响因子4000+,平均IF>10,包括Science, Nature, Cell Metabolism, Immunity, Gut, Hepatology, Microbiome等顶级期刊。

END


阅读原文
文章作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