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20.40 绿化和造林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2428 条与 绿化和造林 相关的标准,共 162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灌溉 5 修剪  6 施肥  7 杂草防除 8 有害生物防治 9 辅助技术 10  草坪开放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intenance of city public turf

ICS
65.020.40
CCS
A022
发布
2024-03-22
实施
2024-03-22

本文件规定了南方地区杨树修枝林要求、修枝工具、修枝时间、修枝方法、修枝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及建立档案。

Technical code of pruning for large-size timber of poplar in southern region

ICS
65.020.40
CCS
A019
发布
2024-03-21
实施
2024-04-21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hinese Toona for Vegetable Use

ICS
65.020.40
CCS
B61
发布
2024-03-20
实施
2024-04-20

Wangchun Magnolia Part 5: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Timber Silviculture

ICS
65.020.40
CCS
B 64
发布
2024-03-12
实施
2024-06-11

Wangchun Magnolia Part 2: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Breeding

ICS
65.020.40
CCS
B 61
发布
2024-03-12
实施
2024-06-11

Magnolia Wangchun Part 4: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dicinal Forest Cultivation

ICS
65.020.40
CCS
B 66
发布
2024-03-12
实施
2024-06-1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评价要求  4.1  评价项目范围  4.2  申报条件  4.3  申报主体  4.4  评价原则  4.5  评价方法  5  规划设计  6  施工质量控制  6.1  绿化栽植  6.2  硬质景观  6.3  安全文明施工  7  养护管理  7.1  植物养护  7.2  设施维护  8  特色与亮点  附录A  (资料性) 杭州市园林绿化示范项目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landscape green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CS
65.020.40
CCS
A022
发布
2024-02-05
实施
2024-02-05

碳汇型国家储备林经营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汇型国家储备林经营的原则、设计、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等碳汇型国家储备林的经营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2252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LY/T 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LY/T 2787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LY/T 3313 国家储备林可持续经营指南 CCER-14-001-V01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汇型国家储备林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for Carbon Sink 以木材储备为目标导向,兼顾固碳增汇为主要目的的国家储备林。 3.2  碳汇存储年限 Carbon Sink Storage life 碳汇型国家储备林从造林或经营到林分主伐之间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计量。 4碳汇型集约人工林栽培增汇 4.1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原则。 ——坚持木材生产为主、兼顾固碳增汇的目标,优先发展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碳汇存储年限不低于20年。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4.24.2适用条件 使用本文件的碳汇型集约人工林栽培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立地条件:实施地点优先考虑生态区位良好,立地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上的迹地、疏林地,排除生态脆弱区。 ——物质保障:保障苗木在起苗、运苗过程中顺利,施工人员对现场进行全方位勘察和林地清理,保证苗木栽植顺利。 ——管理条件:宜选择作业道路密度高、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营水平较高的地区。  此外,使用本文件时,还需满足有关步骤中的其它相关适用条件。执行LY/T 2252和LY/T 2253的规定。 4.34.3调查与作业设计 4.3.1碳库基线调查 实施碳汇型集约人工林栽培增汇前,要进行造林地调查和碳汇造林基线调查。造林地调查按照GB/T 15776和LY/T 1607的规定执行。碳汇基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调查。基线调查可采用分层调查的方式,对于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基本一致的造林地块,可作为一个类型进行基线调查,并以小班为单位,填写《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LY/T 2252-2014附录A),全面反映造林地块的基线情况,为开展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基础资料。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应针对开展碳汇造林地点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造林后进行对照。 4.3.2作业设计 一般要求 ——在造林地调查、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LY/T1607规定的具体程序和内容编制造林作业设计,将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落实到造林小班。 ——碳汇造林作业设计应按照减少造林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要求,针对整地方式、造林栽植、施肥和抚育管护等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 ——造林实施单位应将造林小班勾绘到地形图上,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具体按LY/T1607规定比例尺确定地形图。并完成造林小班信息数字化,满足可查询、可修订的碳汇造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基础数据的要求。 树种选择 ——参考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 ——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生长快、生命周期长、稳定性好和抗逆性强的树种,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 ——因地制宜确定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比例,提倡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苗木选择 碳汇造林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减少长距离运苗活动造成的碳泄漏。执行GB 6000、GB 7908、LY/T 1000、GB/T 15776的规定。 整地 对造林地的原生散生树木应加以保护,对灌木或草本植物尽量保留,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20m宽的原有植被保护带。 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造林整地,应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 具体执行GB/T 15776的规定。 栽植 ——多树种混交时,热带区、亚热带区造林小班,组成树种宜三种以上。 ——推荐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的混交方式。带状混交时,最小带宽不宜小于该树种行距的两倍,最大带宽不宜大于该树种成熟林木的平均高度;块状混交时,块的面积应小于小班划分的最小面积;植生组混交时,块的面积应小于小班面积的三分之一,块间距应超过块内林木之间平均距离的两倍。 ——适当采用差异化整地措施,建立适于单木生长的微立地条件;造林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成活率≥85%;达到成林标准或株数保存率≥80%;郁闭度≥0.2。 具体按照GB/T 15776的规定执行。 抚育管护 具体按照GB/T 15781、GB/T 18337.3的规定执行。 5碳汇型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经营增汇 5.1原则 ——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为重点; ——以中长周期、珍稀树种用材林为主; ——用材功能和生态功能相结合; ——林地属人工林,龄组不属于成熟林; ——碳汇存储年限不低于20年。 5.2调查和作业设计 5.2.1调查(包括基线调查) ——实施森林经营增汇项目前,要对开展经营的林分进行基线调查。 ——调查按照GB/T 15781、LY/T 2787、LY/T 3313和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的规定执行。 ——基线调查可采用分层调查的方式,以小班为单位,全面反映森林经营林分的基线情况,为开展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应针对开展森林经营增汇地点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经营后进行对照。 5.2.2作业设计 ——在森林经营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GB/T 15781、LY/T 2787和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规定的具体程序和内容进行森林经营设计,将相应的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 ——森林经营作业设计应按照减少经营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要求,针对补植补造、树种更替、森林抚育和施肥等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 ——森林经营实施单位应将经营小班勾绘到地形图上,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具体按LY/T1607规定比例尺确定地形图。并完成经营小班信息数字化,满足可查询、可修订的经营碳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基础数据的要求。 5.3现有林改培 5.3.1适用对象 立地质量较好,由于未适地适树、未及时经营或受病虫鼠害及森林火灾影响,造成林木生长不良,或目的树种不明确,通过采取改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培育目标的林分。 5.3.2补植 (1)对象:目的树种符合要求,林内天窗过大的林分,或0.3<郁闭度<0.7、天然更新不良或天然更新没有目的树种的中、近熟林。 (2)方法:采取均匀、块状补植等方法,促进形成目的树种为主体的林分。 (3)密度及要求:按照GB/T 15781执行。 5.3.3更换树种 (1)对象:未适地适树的林分;或多代萌芽更新且已退化残败的林分;或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严重,林木生长不良、林相残破的林分;或郁闭度<0.3,生长量较正常偏低的中龄以上林分。 (2)方法:采取带状、块状等方式,伐除生长不良的林木,保留生长良好、母树以及珍贵树种林木,保留株数不低于原密度的50%。伐后清除采伐剩余物,按照GB/T 15776的规定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密度造林。 (3)面积限制:坡度在15°以下的,不超过20hm2;坡度25°以下的,不超过10hm2;坡度在26°至35°的,不超过5hm2;丘陵、平川或河滩林地不超过20hm2。 5.3.4林冠下造林 (1)对象:目的树种符合要求,林分密度合理、林冠下空间充足、树种单一的中、近熟林。 (2)方法:通过栽针保阔、针叶林冠下栽植珍贵阔叶树营造针阔混交林。 (3)密度及要求:按照GB/T 15776执行。 5.3.5间伐改培 (1)对象:密度过大、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或部分林木生长衰退,受病虫鼠危害(危害株数比例在10%以上)或其他破坏的林分;目标树生长受到抑制的林分;或树种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的林分。 (2)方法:进行多次间伐,伐除生长不良、质量低劣、病虫鼠害严重、无培育前途或抑制目标树生长的林木。 (3)强度:按照保留目标树、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5-0.7的要求综合确定。 5.4中幼林抚育 5.4.1适用对象 新造林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压制的幼龄林和郁闭度0.7以上的中龄林;立地质量等级中等以上,林分年龄、树种、分布结构较好,单位面积蓄积量较高,但目的树种较多,林木株数较密竞争激烈,已经出现自然分化和稀疏现象,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中龄林。 可以单独实施或与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结合实施。 5.4.2抚育采伐  根据林分发育阶段、培育目标和树种特性确定间伐的方式、强度和次数,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目的树种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透光伐用于建群阶段的幼龄林或发育后期的复层林;疏伐用于竞争生长阶段早期的中龄林;生长伐用于质量选择阶段或近自然阶段的林分。 5.4.3修枝 对长周期用材林合理进行修枝,修去枯死枝、生长衰退枝及病虫枝,修枝高度由树种特性和培育目标确定,约为树高的1/3,最终形成4~8米以上的无节良材。 5.4.4其它抚育措施 执行GB/T 15781、LY/ T1646相关规定。 6成效监测评价 碳汇型集约人工林栽培碳汇成效监测和检查验收内容、标准及方法按照CCER-14-001-V01(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的有关规定执行。碳汇型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经营增汇成效监测和检查验收内容、标准及方法按照《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有关规定执行。 7档案管理 7.1活动记录 碳汇型集约人工林栽培实施过程中,应以小班为单位,详细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附录B),准确记录造林活动中机械整地、苗木运输、浇水施肥、抚育管护等活动中使用汽车等机械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为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提供依据。 碳汇型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经营增汇过程中,应以小班为单位,准确记录经营活动中补植补造、苗木运输、浇水施肥、抚育管护等活动中使用汽车等机械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为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提供依据。 7.2技术档案 碳汇型国家储备林经营实施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专人负责,长期保存。技术档案主要内容:除执行GB/T 15781的规定,还应包括碳汇造林项目实施方案,造林作业设计文件,造林地权属证书复印件,碳汇造林项目任务批准通知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作业设计文件,基线调查表,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森林经营方案,林地权属证书复印件,其它相关资料及相应的电子文档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 表A.1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 表 A.1 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省   县(或林场)     乡(林班)        村(小班) 一、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 (一)地表植被状况 时段 调查项目及结果  乔木(含竹子) 灌木 草本  优势种 平均年龄 公顷株树 优势种 盖度% 高cm 盖度% 高cm 历史         现状         (二)土地利用现状 时段 土地利用类型  宜林未造林地 农地 草地 湿地 建筑类用地 其他用地 历史       现状       二、碳库调查 调查对象 碳层(干重,kg/hm2,土壤有机质:%)  Ⅰ Ⅱ Ⅲ …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枯落物生物量     枯死木生物量     土壤有机质     填表说明: 1.“地表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中“历史”指2005年2月16日以前,“现状”指2005年2月16日以来至开展项目活动之前。 2.“土地利用状况”中“用途”项划“√”。 3.地上生物量指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木本植被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花、果和叶等。 4.地下生物量指所有活根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区分的活细根(直径小于2mm)。 5.枯落物生物量指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5cm、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难以区分的直径小于2mm的活细根。 6.枯死木生物量指土壤层以上、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直径大于或等于5cm 的地表木质残体、死根和树桩。 7.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的有机碳,包括难以区分的直径小于2mm的活细根。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 表B.1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 B.1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 C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省   县(或林场)     乡(林班)        村(小班) 主要调查内容 碳层Ⅰ 碳层Ⅱ 碳层Ⅲ … 造林树种     造林密度     造林面积(公顷)     造林前生物量(吨干重/公顷)     机械整地 耗油种类(柴油/汽油)   耗油量(升/公顷)  苗木 苗木运达造林地点时间   苗木使用量(株/公顷)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苗量(万株/辆次)   耗油量(升/公里)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公里/辆次)  氮肥施用 施肥方式 基肥 追肥1 追肥2 …  肥料种类      含氮量(%)      施肥时间      施肥量(吨/公顷)      运输车辆种类      耗油量(升/公里)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公里/辆次)     浇水 浇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  浇水时间      运输车辆种类      耗油量(升/公里)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公里/辆次)     间伐 作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  作业时间      间伐量(立方米/公顷)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材量(立方米/辆次)      耗油量(升/公里)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公里/辆次)     主伐 作业时间      主伐量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材量(立方米/辆次)      耗油量(升/公里)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公里/辆次)     其他产品 收获时间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  产量(吨/公顷)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材量(立方米/辆次)      耗油量(升/公里)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公里/辆次)     C

Carbon sink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management guide

ICS
65.020.40
CCS
A023
发布
2024-02-04
实施
2024-02-04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Quercus Tree Seedling Breeding and Mountain Afforestation

ICS
65.020.40
CCS
B61
发布
2024-02-02
实施
2024-03-03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ising seedlings of Shantongzi

ICS
65.020.40
CCS
B 61
发布
2024-02-01
实施
2024-05-01

Hubei Bauhinia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5.020.40
CCS
B 61
发布
2024-02-01
实施
2024-05-01

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人工用材林培育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人工用材林培育的基本原则、规划设计、造林准备、栽植、抚育、采伐更新、森林灾害防治、调查监测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人工用材林的培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LY/T 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836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程 LY/T 2241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人工用材林培育biodiversity friendly silviculture of timber plantation   有利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发展的用材林栽培活动。     高保护价值森林high conservation value forest 在全球、区域或国家层面有特殊的或至关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森林。     森林破碎化forest fragmentation 由于各种干扰因素,完整的森林被分割为不连续的森林斑块的过程。     森林自然度forest naturalness 森林的结构和组成与当地潜在植被的相似程度。 注:森林自然度分级参见附录A。     食源树种 food source tree species 为森林内动物提供食物来源的树种。     森林景观恢复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恢复退化森林景观的生态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 4 基本原则 4.1 尊重自然,保育结合。遵循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4.2 目标导向,全周期经营。以林分提质增效为目标开展全周期经营,将生物多样性保育贯穿于森林生长发育全过程。 4.3 多方参与,协同提升。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 5 规划设计 森林经营规划或作业设计过程考虑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用材林培育目标时,应包含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指标参考附录B。具体规划设计要求,按照GB/T 15776和GB/T 15781执行。 5.1 当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相关规划 编制当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相关规划,应关注生态廊道建设和改善森林破碎化,满足野生动植物迁徙繁衍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需要。 5.2 森林经营方案 编制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时,应有明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5.3 作业设计 造林设计或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应考虑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包括: a)乔、灌、草的种类、密度和盖度,群落结构; b)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状况,包括来源、数量和质量; c)濒危或受保护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 d)枯立木、动物巢穴、水源、食源等野生动物生存或栖息地要素; d)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食物来源区、饮水区、栖息地及来往通道情况。 6 造林准备 6.1 立地选择 a)在调查评价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造林地,以采伐迹地、低产低效人工林地、退化林地、退耕还林地等为主。 b)天然林、高保护价值森林立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有顶级演替灌木群落的林地,以及生长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或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森林立地,不应用于用材林培育。 6.2 树种选择 a)根据经营目标选择乡土树种或被证明适应性强、非入侵性的引进树种。 b)优选菌根树种造林,促进林地养分循环及植株生长。 c)针对土壤营养状况选择固氮树种,针叶纯林改培中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提高土壤肥力。 d)针对保护物种选择食源树种,为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提供条件。 e)营造纯林时提倡选择不同的亚种、无性系及变种等,避免单一无性系纯林。参考LY/T 1836的规定。 6.3 育苗及苗木选择 a)优先采用通过认定(审定)的种子园、母树林、无性系等的优良种质材料,或人工培育的优质苗木。 b)优先选取当地良种一级苗,苗木的处理、出圃、搬运、保存等,执行GB 6000相关规定。  6.4 造林地清理及整地 a)将造林前清理的妨碍苗木生长的地被物、采伐剩余物、火烧剩余物现地归拢,保留倒木和枯立木,避免林地过度清理。 b)考虑立地条件和水土流失风险,采用带状、穴状、块状整地代替全垦整地,参照GB/T 15776的有关规定执行。 c)控制炼山整地,维护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地下生物群落活力。 d)注意保护冲沟、山脊部位的天然阔叶树,以及溪、泉、河流等自然湿地,保留疏林、沟谷中的阔叶树及灌草植被,为保护和恢复野生物种栖息地创造条件。 7 栽植 7.1 新造林 a)营造纯林时,避免大面积单一树种种植,提倡块状镶嵌种植。 b)基于生物学特性匹配,选择在时间、空间、功能利用等方面互补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增加林分多样性,提升生态效益,参考GB/T 15776。 7.2 现有林补植改造 a)采取人力与自然力相结合的全周期培育技术措施,保留和利用现有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提高森林自然度。森林自然度分级参见附录A。 b)分类定向培育长周期珍稀树种、中长周期一般树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毛竹林,优先将短周期用材林转化为长周期用材林,森林培育类型表见附录C。 c)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特性和培育目标,采用冠下造林、人工辅助天然更新等方式,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景观多样性,避免同质化经营造成生态系统脆弱。 8 抚育 8.1 中幼林抚育间伐 按GB/T 15781执行,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8.2 林下植被保护 a)除草主要在幼龄期和植株周边进行,适当保留沟谷、陡坡上的原生植被,维持乔灌草垂直结构。 b)采取有害生物防控、生境改善、围栏封育等措施,保护珍稀濒危树种。 c)科学管理地表植被,根据林木生长季节和林分发育阶段(幼、中、成熟林等),对妨碍环境生态保护和林木生长的有害地表植被进行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 d)对妨碍林木生长的一些禾本科植被,以切割回归地表形成绿肥的做法为主,化学农药清除为辅,并需慎重操作以免伤害林木生长。 8.3 物种栖息地保护 a)林分间伐时保留一定比例的枯立木、倒木、腐木和其他采伐剩余物,保留鸟巢木、洞穴木、食源树种等生境树,增加林地空间异质性。 b)加强对人口密集或人为活动频繁的林缘、林内湿地、河岸区、食源树种分布区等物种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必要时建立缓冲区。 c)开展野生动物危害预测预警和适应性管理,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 d)以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代替化肥,减少化学品的使用,促进食物链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9 主伐更新 9.1 主伐 采取低影响的主伐措施,降低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干扰和影响,维持生境多样性。具体要求按LY/T 1646的规定执行。 a)伐前调查并精准确定采伐木,尽量镶嵌式安排采伐地块; b)避免使用重型、高噪音的机械,减少采运、集材设施对土壤、动植物栖息地造成的干扰破坏; c)尽可能沿山脊线建设集材道,减少集材道、楞场的数量和占地面积; d)沿河溪建立缓冲区,避免雨天采伐作业,减少采伐对水体、水岸生境的影响; e)适当延长林分轮伐期和采伐间隔期,增加碳存储,提高大径材比例; f)控制树木倒向,清理影响作业安全的藤本、攀援植物和搭挂树; g)控制采伐强度和皆伐面积,提倡择伐,保持林地持续覆盖; h)采伐后清理采伐迹地,并及时完成伐后更新。 9.2 更新 伐后及时更新,新造林和补植见7.1和7.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要求如下: a)采取封育保护等人工辅助措施。 b)采取整地松土、割灌除草、浇水、施肥等措施,创造目的树种种子萌发和幼树生长的有利条件。 10 森林灾害防治 10.1生物灾害 a)提倡生物防治和病虫害综合管理,维护有害生物天敌种群; b)预防林区外来生物入侵。 10.2 地质灾害 a)通过植被恢复、封育等保持立地水土稳定性,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 b)预防和减缓修路等土方工程对林地造成的破坏。 10.3 火灾 a)控制人为用火,预防森林火灾; b)营建生物防火带。 11 调查监测 a)结合森林资源相关调查、作业设计调查和历史资料,摸清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并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营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 b)参照LY/T 2241的相关规定,对重点保护树种、有害生物、有益动物以及人工林群落结构开展定期监测和评价,掌握野生动物的动态与生存环境变化等,为就地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依据,评价指标参考附件B。 12 利益相关方参与 12.1 政府主导 法制建设 a)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和规范种苗生产经营、采伐、重点保护物种、林地用途转化、林产品检疫、森林资源巡护、林产品采集、狩猎、采伐许可、木材市场的行政许可和监管制度,把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b)加强与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行政执法,对毁林、非法猎捕、非法采挖、贩卖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政策制订 a)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引领,促进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b)发挥森林公益功能政策的调节作用,提供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价值实现渠道。 宣传培训 a)利用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宣传和自然教育,提升公众认知。 b)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能培训,提高经营单位实施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人工用材林培育的专业水平。 科学研究 a)开展人工用材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 b)开展人工用材林生物多样性良好实践案例研究,制定实施行动方案。 资金支持 a)在被保护物种对人工用材林造成损失时,依法进行补偿。 b)在依靠野生动植物为生的社区,发展替代产业。 c)为认养、认领、认捐高保护价值森林、林木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提供财政支持。 12.2 社会参与 公众参与 通过义务植树尽责,包括救助野生动物、清除林区内的陷阱、捕兽夹等,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经营、认捐认领等,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行动。 社区参与 a)社区人员参与当地森林资源巡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等活动; b)社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开展促进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社区林业和经营活动。 企业参与 a)制定自然保护企业标准,承担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社会责任。 b)开展森林经营、木材产销监管链、非木质林产品效益、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生态系统服务等森林认证,促进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非政府组织参与 a) 通过建立生物标本馆(台)、博物馆(室),开办生物多样性“林间课堂”等,实施生物多样性项目。 b)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交流。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森林自然度分级参考标准 表A.1给出了森林自然度分级参考标准。 森林自然度分级参考标准 等级 森林特征 I(近自然的) 主要树种属于其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其它树种株数占比≤10% II(几近自然的) 主要树种属于其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其它树种株数占比≤20% III(较近自然的) 林分中乡土树种株数占比≥80% IV(半自然的) 林分中乡土树种株数占比≥50% V(远自然的) 外来树种在林分中占优势,林分中的乡土树种株数占比20-40% VI(人工的) 林分基本由外来树种组成,乡土树种株数占比≤20%

Biodiversity-friendly plantation timber plantation technology guide

ICS
65.020.40
CCS
A022
发布
2024-02-01
实施
2024-02-01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CS
65.020.40
CCS
B 64
发布
2024-02-01
实施
2024-05-01

Huangshan pin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5.020.40
CCS
B 64
发布
2024-02-01
实施
2024-05-01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cycle composite management of poplar large-diameter timber forests

ICS
65.020.40
CCS
B 64
发布
2024-01-30
实施
2024-03-01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therwort under poplar forests

ICS
65.020.40
CCS
B 64
发布
2024-01-30
实施
2024-03-01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mart maintenance of urban landscaping

ICS
65.020.40
CCS
P 22
发布
2024-01-30
实施
2024-03-01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测量方法  4.1 树高(H)的测量方法  4.2 胸径(DBH)的测量方法  5 竹林生物质碳储量的计算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 of bamboo forest biomass

ICS
65.020.40
CCS
A022
发布
2024-01-29
实施
2024-01-29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ubble rejuvenation of artificial shrubbery of main tree species

ICS
65.020.40
CCS
B 64
发布
2024-01-25
实施
2024-02-25

本文件确立了林业碳票机制下碳减排量的核算原则、流程、方法及减排量计算和数据保存的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机制下对现有森林培育、经营和保育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量的核算。

Measur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forestry carbon bills and carbon sinks

ICS
65.020.40
CCS
A023
发布
2024-01-18
实施
2024-01-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