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6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623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42

本文件规定了老姆登紧压茶的术语与定义、产品等级与实物标准样、原料要求、加工厂及生产人员、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包装、贮存、运输、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老姆登紧压茶生产。

laomden pressed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27
实施
2024-05-27

本标准综合参考了《雅安藏茶》行业标准,根据外观形态和再加工工艺分为散藏茶、紧压藏茶、袋泡藏茶。散藏茶、紧压藏茶级别分为芽细、毛尖、金玉,袋泡藏茶不分等级。理化指标中增加了功能性成分可溶性膳食纤维。

Ya'an Tibetan Tea

ICS
01.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5-22
实施
2024-05-22

本文件界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百色红茶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百色红茶的地域保护范围、生产要求和质量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规定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Agro-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Baise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21
实施
2024-06-21

本文件规定了麻栗坡老山红茶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和实物参考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MaLiPo Laoshan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5
实施
2024-05-15

本文件规定了麻栗坡老山烤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MaLiPo Laoshan Roast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5
实施
2024-05-15

本文件规定了麻栗坡老山白茶的术语和定义、等级与实物参考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MaLiPo Laoshan White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5
实施
2024-05-15

本文件规定了麻栗坡老山绿茶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和实物参考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MaLiPo Laoshan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5
实施
2024-05-15

本文件规定了茶园绿肥全年间作的茶园选择、绿肥品种选择、间作模式、播种、利用方式、间作茶园管理及追溯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北方茶园绿肥全年间作。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ear-round intercropping of green manure in northern tea gardens

ICS
01.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4
实施
2024-05-14

本文件规定了宽行宽幅宜机化茶园建设的茶园建园、茶园定植管理、质量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茶区宽行宽幅宜机化茶园建设。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ide-row and wide-width mechanized tea gardens

ICS
65.020.01
CCS
A016
发布
2024-05-14
实施
2024-05-14

本文件规定了玫瑰红茶加工的原料准备、加工、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玫瑰红茶的加工。

Rose black tea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CS
65.020.01
CCS
A016
发布
2024-05-14
实施
2024-05-14

规定了黄石溪毛峰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范围、分类分级与实物样、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和贮存。

Huangshixi maofeng tea

ICS
01.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3
实施
2024-06-13

本文件规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 老姆登茶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品等级与实物标准样、种植管理、鲜叶采摘、分级与装运、加工、产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识(标签、专用标志)、包装、贮存、运输、生产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本文件规定的种植技术生产的当地种植品种(系)茶树上采摘的新梢为原料,经过鲜叶初加工(摊青、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精制加工(筛分、风选、拣剔、拼配)、包装等工艺流程制成的,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部门审定予以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老姆登茶。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aomudeng Tea Part 1: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A016
发布
2024-05-10
实施
2024-05-10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  咖啡生豆  咖啡生豆即未烘焙过的咖啡豆,按GB/T 18007 的5.6规定执行 1.2  茚三酮比色法 按GB 5009.124规定执行 2 原理 氨基酸在pH8.0的条件下与茚三酮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在570 nm的波长下测定其含量。 3 仪器和器皿 3.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3.2  可见光分光光度仪。 3.3  安瓿瓶。 3.4  陶瓷蒸发皿。 3.5  比色管:磨口,50 mL。 3.6  比色杯:1 cm。 3.7  容量瓶:25 mL、50 mL、100 mL、1000 mL。 3.8  酒精喷灯。 3.9  研磨机或组织粉碎机。 4 试剂和溶液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4.1  试剂 4.1.1  亮氨酸:纯度≥98%。 4.1.2  浓盐酸(HCl):质量分数≥36%。 4.1.3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4.1.4  磷酸二氢钾(KH2PO4)。 4.1.5  茚三酮:纯度≥95%。 4.1.6  氯化亚锡(SnCl2?2H2O)。 4.2  溶液配制 4.2.1  6 mol/L盐酸溶液:取500 mL浓盐酸(6.1.2)加水稀释至1000 mL,混匀。 4.2.2  pH8.0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4.2.2.1  1/15 mol/L磷酸氢二钠:称取11.9 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 mL。 4.2.2.2  1/15 mol/L磷酸二氢钾:称取经110 ℃烘干2小时的磷酸二氢钾(KH2PO4)0.908 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 mL,摇匀备用。 4.2.2.3  取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6.2.2.1)950 mL和1/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2.2.2)50 mL,混匀,该混合溶液pH为8.0。 4.2.3  2%茚三酮溶液配制  称取茚三酮(纯度≥95%)2 g,加50 mL水和80 mg氯化亚锡(SnCl2?2H2O)搅拌均匀。分次加少量水溶解,放在暗处,静置一昼夜,过滤后加水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4.2.4  标准溶液配制 4.2.4.1 亮氨酸10 mg/mL标准储备液:精确称量亮氨酸(纯度≥98%)0.25 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入25 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此时标准储备液1 mL含有10 mg的亮氨酸。 4.2.4.2 亮氨酸标准系列工作溶液:精确移取0.50 mL、1.00 mL、1.50 mL、2.00 mL、2.50 mL、3.00 mL标准储备液(6.2.4.1),分别加水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摇匀。该系列标准工作液1 mL分别含有0.10 mg、0.20 mg、0.30 mg、0.40 mg、0.50 mg、0.60 mg亮氨酸。 5 分析步骤 5.1  样品制备 取样按照NY/T1518的规定执行,样品制备按照GB5009.124-2016中5.1的规定。 5.2  样品试液制备 称取试样100 mg~200 mg(0.1 mg),于10 mL安瓿瓶中,准确加入10 mL 6 mol/L盐酸溶液,用酒精喷灯封口,封口后的安瓿瓶放入110℃±1恒温箱内水解24 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打开安瓿瓶将水解液全部转移至陶瓷蒸发皿中,70℃水浴蒸干,加水溶解后过滤至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100 mL,制成待测液,备用。 5.3  测定 准确吸取待测液(7.2)1 mL,注入50 mL比色管中,加0.5 mL pH8.0磷酸缓冲液(6.2.2)和0.5 mL 2%茚三酮溶液(6.2.3),混合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5 min,立即冷却后加水定容至50 mL。放置10 min后,1 cm比色杯,在570 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5.4  亮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准确吸取1 mL亮氨酸系列标准工作液(6.2.4.2)于一组50 mL比色管中,按7.3的操作测定吸光度(A)。将测得的吸光度作为y坐标,对应的亮氨酸含量作为x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5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上述测定步骤进行。 6 结果计算 6.1  计算方法 咖啡生豆中氨基酸总量以干基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式中: C —根据7.4测定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亮氨酸的毫克数,单位为毫克(mg); V1 —试液总量,单位为毫升(mL); V2 —测试用试液量,单位为毫升(mL); m —试样重量,单位为克(g); ω —试样干物质含量(质量分数)(%)。 取两次测定的算数平均值作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6.2  重复性 在重复条件下同一样品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7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使用的方法; ——测定的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试样的规格、名称、产地、品种; 试验日期、操作人员。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mino Acids in Coffee beans With Spectrophotometry

ICS
67.14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5-07
实施
2024-05-22

本文件规定了茶叶电商销售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电商企业要求、电商销售服务流程、产品类别与要求、产品验收、仓库管理、销售服务、售后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茶叶电商销售服务技术管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 commerce of tea sales service

ICS
03.080.01
CCS
A016
发布
2024-04-12
实施
2024-04-12

5 生产技术要求 5.1 立地条件 5.1.1 气候  宜选择光能丰富、日照充足、干燥多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内年平均气温约7.0 ℃,年均日照总时数约3 190 h、辐射总量约153 kcal/cm2、≥10 ℃有效积温≥3 360 ℃,无霜期117 d~136 d,年降雨量约170 mm、蒸发量约2 000 mm的区域建园。  5.1.2 地形土壤  建园宜选择海拔高度约1 100 m,生态优良,附近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规定二级以上标准,土壤类型为灌淤土、砂壤土或轻壤土,土层深厚、肥沃,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规定,pH值7.0~8.0,有机质含量≥1.0%,排灌条件良好的温暖向阳的连片地块。  5.1.3 灌溉  园内应有灌溉水源或排灌系统,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2 建园  5.2.1 品种 当地选育的商品性好、抗逆性强、优质丰产的SH361、SH363、三瑞9号、三瑞10号等品种。 5.2.2 播种和田间管理   按照DB15/T 2059的规定进行。 5.3 收获 5.3.1 9月至10月期间,在植株茎秆变黄含水率60%~70%,中上部叶片变淡黄,花盘背面成黄褐色含水率65%~75%,舌状花干枯或脱落,籽粒变坚硬含水率15%~25%时适时收获。 5.3.2 五原向日葵采收及采收后加工按照DB15/T 2779的规定进行。 5.4 加工 5.4.1 五原向日葵加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向日葵籽→晾晒→精选→包装→检验→入库 图1 五原向日葵加工艺流程 5.4.2 五原向日葵加工场所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 质量要求 6.1感官要求及检验方法 6.1.1 感官指标  五原向日葵根据其50 g粒数和感观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五个等级,各等级感官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五原向日葵感官指标 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外观 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坚实、具有葵花籽固有的色泽 气味、滋味 具有葵花籽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酸败及其他异味 50 g粒数,粒 ≤180 181~200 201~220 221~240 ≥241 纯仁率,%             ≥ 47.0 脱皮籽a+花皮籽b,%    ≤  1.0 3.5 6.0 8.5 11.0 其中:脱皮籽,%    ≤ 0 0.5 1.0 1.5 2.0 中锈籽c+重锈籽d,%    ≤  9.0 17.0 25.0 33.0 41.0 其中:重锈籽,%    ≤ 0 2.0 5.0 7.0 10.0 霉变籽+虫蚀籽,%      ≤ 0.5 1.0 1.5 2.0 2.5 其中:虫蚀籽,%    ≤ 0 0.5 0.5 1.0 1.5 霉变籽,%    ≤ 0.5 1.0 2.0 短小籽,%            ≤ 0 0.5 1.0 —— 瘪籽/半瘪籽,%       ≤ 0 0.5 1.0 1.5 裂口烂尾籽e,%        ≤ 0 1.5 3.0 —— 杂质,%               ≤ 0 0.5 1.0 1.5 异物,%               ≤ 0 0.5 冻籽,%               ≤ 0 a脱皮籽:外壳掉皮连续或雾状面积占比超过整粒总面积1/3的葵花籽。 b花皮籽:外表脱皮成斑点状,但脱皮面积占整粒面积5%~30%葵花籽(轻微机械损伤除外)。 c中锈籽:外壳表面锈斑面积占整粒总面积1/4~3/4,且锈斑颜色较浅的葵花籽。 d重锈籽:外壳表面锈斑面积超过整粒总面积3/4,且锈斑颜色较深的葵花籽。 e裂口烂尾籽:烂尾部分超过尾部1/3或外壳裂缝长度超过整粒葵花籽长度1/2的葵花籽。 6.1.2 检验方法  6.1.2.1 外观、气味和滋味 在自然光下,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用目测检查色泽、籽粒形态,去除外壳后用目测检查仁的色泽;嗅其气味,尝其滋味与口感,做出评价。 6.1.2.2 50 g粒数 称取50 g葵花籽,数其数量并计数。 6.1.2.3 纯仁率 按照GB/T 5499的规定执行。 6.1.2.4 缺陷籽 脱皮籽、花皮籽、中锈籽、重锈籽、霉变籽、虫蚀籽、短小籽、瘪籽、半瘪籽、裂口烂尾籽、冻籽检验以粒数比计。 6.1.2.5 杂质、异物 按照GB/T 5494的规定执行。 6.2 理化指标及检验方法 五原向日葵理化指标及检验方法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五原向日葵理化指标及检验方法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水分,%                                          ≤ 11.0 GB 5009.3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 g                    ≤                             0.3 GB 5009.227 酸价(以脂肪计)(KOH),mg/g                    ≤ 3.0 GB 5009.229 脂肪,g/100 g 35.0~45.0 GB 5009.6 油酸,g/100 g 5.50~6.50 NY/T 3299 亚油酸,g/100 g 7.50~8.50 NY/T 3299 6.3 卫生指标 符合GB 19300的规定。 6.5 净含量 6.5.1 定量包装的五原向日葵产品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5.2 净含量的检测按照JJF 1070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一般规则 按GB/T 5490的规定执行。 7.2 组批 以同一种植基地、同一品种、同一采收时间、同一等级、同一包装日期的五原向日葵产品为一组批。 7.3 扦样、分样 按照GB/T 5491的规定执行。 7.4 交收检验 每批五原向日葵产品在交收前应进行交收检验,检验项目为感官、理化、净含量、包装、标识。 7.5 型式检验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文件规定的所有指标项目: a)新投入品种采收时; b)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发生变化时; c)交收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国家质量监管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6  判定规则 7.6.1 同一检验批检验样品不少于3份,其中等级指标有2份达不到要求时,应降为下一等级,其他指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7.6.2 品质等级指标检验时不重复计数,指标计数优先顺序依次为:虫蚀籽、霉变籽、瘪籽、半瘪籽、短小籽、脱皮籽、花皮籽、中锈籽、重锈籽。 7.6.3 等级指标低于四级,其他指标符合本文件规定的,判定为等外级。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标签、标识应符合GB/T 7718、GB 28050的规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及管理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8.1.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8.2 包装 8.2.1 包装材料应清洁、无毒、无异味,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不影响产品品质。 8.2.2 包装应完整、不破损,且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产品品质。 8.3 运输 8.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8.3.2 运输过程应防雨、防潮、防曝晒、防污染,不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 8.3.3 装卸时应轻拿轻放。 8.4  贮存 按照QB/T 5486的规定进行。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Wuyuan Sunflower

ICS
67.20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4-08
实施
2024-05-01

4.1.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 4.1.2  不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和产品,按常规选用优质抗性品种。 4.1.3  使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4.1.4  利用强大的自然调控能力控制和防治病虫害。 4.1.5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4.1.6  重视生产基地病虫害天敌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4.1.7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追溯管理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1.8  新寻基地时,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 4.1.9  禁止毁坏森林发展有机茶园。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ganic Planting of Jingangbi Green Tea

ICS
65.02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3-25
实施
2024-03-25

栀子花茶是以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为原料,经原料处理、栀子鲜花窨制、烘焙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具有栀子花香气特征的花茶。根据原料茶坯不同分为:栀子花绿茶、栀子花黄茶、栀子花白茶、栀子花乌龙、栀子花黑茶、栀子花红茶,产品名称依茶坯具体名称而定。

gardenia tea

ICS
01.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3-19
实施
2024-03-27

      低氟藏茶是一芽五叶以内的茶树新梢为原料,以雅安藏茶、南路边茶加工工艺制成,且含氟量低于290 mg/kg的黑茶产品。       产品类型:根据外观形态和再加工工艺分为低氟散藏茶、低氟紧压藏茶。种类包括芽细、毛尖、康砖、金尖等雅安生产的黑茶产品。低氟散藏茶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低氟紧压藏茶中康砖、金尖级别分为特制、普通两个等级,其他紧压茶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

Low fluoride Tibetan tea

ICS
01.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3-19
实施
2024-03-27

兰花茶是以绿茶、黄茶、白茶、红茶为原料,经原料处理、中国兰鲜花窨制、烘焙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具有兰花香气特征的花茶。根据原料茶坯不同分为:兰花绿茶、兰花黄茶、兰花白茶、兰花乌龙,产品名称依茶坯具体名称而定。

orchid tea

ICS
01.020
CCS
A016
发布
2024-03-19
实施
2024-03-27

4 普洱咖啡主要病虫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 4.1 普洱咖啡主要病害 普洱咖啡主要病害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A。 4.2 普洱咖啡主要虫害 普洱咖啡主要虫害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B。 5 防控原则和措施 5.1 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咖啡园生态系统为整体,综合考虑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以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为主要手段,科学安全地使用化学防控技术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最大限度减轻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提高生态防控水平。 5.2 防控措施 5.2.1 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并选择健康苗木,苗木质量应符合NY/T 358的要求。 5.2.2 加强抚育管理,合理密植,提供适宜的荫蔽,科学施肥,适时修枝整形及更新,避免过度结果损伤树势,防止早衰,栽培管理参照NY/T 922规定执行。 5.2.3 加强田间巡查监测,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根据为害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5.2.4 优先采用物理、生物防控措施。使用药剂防控,绿色食品认证按照NY/T 393的规定执行,有机认证按GB/T 19630的规定执行。 6 主要病害的防控 6.1 咖啡锈病 6.1.1 宜选择最新审定的抗锈病品种,咖啡锈病的鉴定按NY/T 3331的规定执行。 6.1.2 选择适宜种植区域,采果结束,及时清园,减少发病源头;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咖啡园和咖啡树的通风透光。 6.1.3 药剂防治。按DB53/T 1198的方法加强普查工作,病斑严重度达到3 级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1500 倍液,或1 %~2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施叶片,连续喷药2 次~3 次。 6.2 咖啡褐斑病 6.2.1 加强咖啡园栽培管理,科学施肥,适度荫蔽,采果后清除枯枝。 6.2.2 苗圃地不宜连作,宜高畦育苗,避免积水;小苗初叶期,喷施药剂进行预防。 6.2.3 药剂防治。咖啡植株出现病斑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0.5 %半量式波尔多液或50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1500 倍液等药剂喷施叶片。 6.3 咖啡炭疽病 防控方法同6.2。 6.4 咖啡镰刀菌病 6.4.1 加强咖啡园栽培管理,以农业防治为主,科学施肥,适度荫蔽。 6.4.2 不在发病区收集种子,清除病株。 6.4.3 药剂防控。发病初期,可选用86.2 %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2000 倍液、5 %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6.5 咖啡幼苗立枯病 6.5.1 苗圃地不宜连作,宜高畦育苗,避免积水。 6.5.2 沙床催芽选用干净的河沙,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重复使用,播种不宜过密。 6.5.3 药剂防治。咖啡苗木移栽前后适当喷淋广谱杀菌剂;可选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1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灌根。 7 主要虫害的防控 7.1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 7.1.1 宜选用生长健壮的咖啡品种,适度荫蔽,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 7.1.2 可采用人工抹去粗糙的树皮,破坏天牛的产卵环境;人工捕杀,减少虫口密度。 7.1.3 可采用水+生石灰+食盐涂干,比例为2: 1.2:0.005,防止天牛产卵。 7.1.4 采果后修剪病虫枝,并集中烧毁。 7.1.5 生物防治。通过田间监测,在天牛低龄幼虫高发期释放管式肿腿蜂进行防治,释放按照GB/T 27614 规定进行;可选用白僵菌200 倍液或绿僵菌200 倍液逐株淋喷树干木栓化部位。 7.1.6 药剂防治。按DB53/T 1201的方法加强调查测报,天牛常发地段或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淋干。 7.2 咖啡旋皮天牛 7.2.1 适度荫蔽,合理密植,清除野生寄主,保护天敌。 7.2.2 采用水+石灰粉+食盐涂干,比例为2: 1.2:0.005,防止天牛产卵。 7.2.3 药剂防治。对旋皮天牛常发地段或地块,在5 月上中旬用杀虫剂淋干;可选用白僵菌200 倍液或绿僵菌200 倍液逐株淋2 年~3 年生幼龄咖啡树干。 7.3 咖啡绿蚧 7.3.1 加强栽培管理,适时修枝整形,营造通风透光的环境。 7.3.2 天敌防治。咖啡绿蚧有多种寄生和捕食性天敌如大红瓢虫、红环瓢虫等,加以保护利用。 7.3.3 药剂防治。该虫盛发期可用药剂防治。选用95 %矿物油200 倍液、45 %石硫合剂180 倍液~300 倍液喷施叶片和嫩枝,间隔7 d~10 d,连喷雾2 次。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Puer coffee pests and diseases

ICS
65.020.01
CCS
A016
发布
2024-03-10
实施
2024-04-10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