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邵莺与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通过重氮盐与重氮酯化合物原位生成1,3-偶极子构建全取代吡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5-03 16:04:03/ 个人分类:人物与科研

导语

吡唑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因其独特的药理学性质和生物活性而在杂环化合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日,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邵莺博士联合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万小兵教授实现了一种新的构建全取代吡唑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重氮盐与重氮酯化合物原位得到1,3-偶极子腈亚胺,再与1,3-二羰基化合物发生[3+2]环加成反应得到相应的全取代吡唑。该成果以“In Situ Generation of Nitrilimines from Aryldiazonium Salts and Diazo Esters: Synthesis of Fully Substituted Pyrazoles under Room Temperature”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Organic Letters上(DOI: 10.1021/acs.orglett.8b00750)。


邵莺博士简介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邵莺科研团队合影


邵莺,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讲师。2004年于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就职于常州大学。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超分子化学,C-H活化官能团化;生物有机,天然酶的小分子模拟。目前,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的身份在J. Org. Chem., Org. Lett., Org. Biomol.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万小兵教授简介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万小兵,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2001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学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5 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施章杰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进入苏州大学工作,任职副教授。2012年破格聘为研究员,201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作为洪堡基金学者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进行学术交流。万教授一直致力于自由基化学和卡宾化学的研究工作,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 J. Org. Chem., Chem. Commun.Chem. Eur. J., Adv. Synth. Cat.等国际一流研究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引用(引用近千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已经授权4项。


前沿科研成果:通过重氮盐与重氮酯化合物原位生成1,3-偶极子构建全取代吡唑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图1. 钴催化芳基重氮盐、重氮酯与1,3-二羰化合物构建全取代吡唑

(来源: Organic Letters


许多农药、小分子药物和天然产物中都含有吡唑母核,如杀虫剂Pyrolan、氟虫腈、抗炎塞来昔布和镇痛药Novalgin。肼与1,3-二羰基化合物的环化缩合是经典的合成吡唑类化合物的方法,但其区域选择性非常差。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使用重氮化合物与炔烃或烯烃化合物发生1,3-偶极环加成构建吡唑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区域选择性。然而,在大多数已报道的这些方法中,都没有获得完全取代的吡唑化合物。作者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的通过重氮盐与重氮酯化合物原位产生1,3-偶极子腈亚胺,再与被钴(II)活化的1,3-二羰基化合物环加成得到全取代吡唑的新策略。该方法以廉价的磷酸钴为催化剂且无需额外的添加剂,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底物适应性强。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图2. 重氮盐化合物的底物拓展

(来源: Organic Letters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图3. 重氮酯化合物的底物拓展

(来源: Organic Letters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图4. 1,3-二羰基化合物的底物拓展

(来源: Organic Letters


同时,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机理验证实验。首先,作者使用15N标记的重氮盐化合物3b’在标准条件下反应,得到了同样是15N标记的吡唑产物4b’,证明了产物中的氮原子来自于重氮盐化合物而不是重氮酯化合物。其次,作者将亚肼类化合物7与重氮酯进行反应,未得到环加成产物,从而排除了亚肼类化合物为中间体的可能性。最后,作者将腈亚胺前体81a在标准条件下反应,同样得到了吡唑产物,因而验证了1,3-偶极子腈亚胺的产生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图5. 机理验证实验

(来源: Organic Letters


基于机理验证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重氮盐化合物3首先对α-重氮酯2发生亲核进攻,得到中间体AA脱去一分子N2,得到碳正离子中间体BB经过1,3-H迁移得到更为稳定的中间体CC脱去一分子氟硼酸,得到1,3-偶极子腈亚胺DD与被Co(II)活化的1,3-二羰化合物发生1,3-偶极环化加成反应,得到二氢吡唑衍生物EE脱去一分子H2O,得到最终的吡唑产物4


Organic Letters              常州大学邵莺              苏州大学万小兵研究团队              重氮盐              重氮酯化合物              1,3-偶极子              全取代吡唑
图6. 可能的反应机理

(来源: Organic Letters

原文链接:http://www.chembeango.com/news/art?id=19139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