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任磊教授课题组:病毒样颗粒——一种新型安全的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6-11 14:43:26/ 个人分类:人物与科研

随着肿瘤诊疗学的快速发展,以纳米材料为载体、多模式医学影像介导的肿瘤诊疗一体化手段在实体瘤治疗中被寄予厚望,因为其不仅能够对肿瘤进行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还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病毒样纳米颗粒(VLPs是不含病毒核酸的蛋白纳米空壳结构。其在形态结构上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部分VLPs已作为疫苗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近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任磊教授与公共卫生学院聂立铭教授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毕胜利研究员合作,制备了细胞摄取效率高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新型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RGD-HBc/ICG VLPs(DOI: 10.1002/adma.201707567)。

在前期研究中,任磊教授与厦大公共卫生学院张现忠教授和中国疾控中心毕胜利研究员合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模块化功能性多肽组装到VLPs中。所得载体不仅能有效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而且实现了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高达100倍,且毒副作用小。相关研究结果以“Modularized Peptides Modified HBc Virus-Like Particles for Encapsulation and 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Doxorubicin”为题在线发表在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上(DOI: 10.1016/j.nano.2017.12.002)。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任磊教授课题组        病毒样纳米颗粒        抗肿瘤药物载体        吲哚菁绿        Advanced Materials

示意图:自组装过程和动物实验

(来源: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近日,任磊教授与聂立铭教授和毕胜利研究员合作,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肿瘤靶向肽RGD插到HBc蛋白表面暴露的主要免疫原性环区域,从而制备了RGD-HBc VLPs。该研究所使用的病毒样颗粒,除了能够特异性地进入肿瘤组织,还能在肿瘤细胞内酸性环境下释放药物后被彻底降解为氨基酸,达到了特异抗癌和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近红外染料,也是为数不多的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染料。由于ICG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差且遇光易分解,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调控VLPs的自组装过程,可以巧妙地将荧光染料ICG装载到带正电的腔体内制得RGD-HBc/ICG VLPs,从而改善ICG的稳定性,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细胞摄取效率,并有效递送至肿瘤部位。研究结果证明,RGD-HBc/ICG VLPs有较高的细胞摄取效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在小鼠体内实现荧光和光声双模式成像,从而有望对肿瘤进行高灵敏、特异性检测。在808 nm近红外激光的照射下,RGD-HBc/ICG VLPs还可产生光热/光动力效应,并显著消融小鼠负荷的肿瘤组织。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任磊教授课题组        病毒样纳米颗粒        抗肿瘤药物载体        吲哚菁绿        Advanced Materials

示意图:RGD-HBc/ICG VLPs的制备过程和光热/光动力治疗原理

(来源:Advanced Materials


相关研究结果以“Improved Stable Indocyanine Green (ICG)-Mediated Cancer Optotheranostics with Naturalized Hepatitis B Core Particles”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ma.201707567)。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单文俊和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陈荣河,任磊教授和聂立铭教授则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完整文章来自http://www.chembeango.com/news/art?id=22363
看更多新鲜资讯,搜ChemBeanGo!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