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Sci.: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提出从自然界寻找AIE材料的新策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7-17 14:14:32/ 个人分类:科技前沿

来自“CBG资讯”公众号每日推荐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从自然界寻找AIE材料的新策略黄连素一种分离自草本植物的异喹啉生物碱,被发现是一种天然的聚集诱导发光体。作者首先对黄连素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图一),该分子表现出了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黄连素能溶于水,不能溶于四氢呋喃。但是黄连素在水溶液中几乎不发出荧光,而加入四氢呋喃后却能发出荧光,且随着水-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四氢呋喃含量的增加,荧光逐渐增强。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四氢呋喃后黄连素逐渐形成聚集体,导致荧光逐渐增强。黄连素水溶液的荧光量子效率为0.2%,粉末和晶体的荧光量子效率分别达到12%15%。黄连素水溶液的荧光寿命为0.68 ns,粉末和晶体的荧光寿命分别达到4.86 ns7.93 ns。这些数据都说明黄连素是一种典型的AIE材料。


纯天然聚集诱导发光体                黄连素                脂滴成像                Chem. Sci.

图一黄连素聚集诱导发光的特性

(来源:Chem. Sci.


为了解释黄连素在晶体状态能发出明亮的荧光的原因,作者对黄连素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图二)。首先,黄连素的分子在晶态是一个非平面的构象,给电子的苯环和吸电子的异喹啉基团之间存在一个15.16o的扭转角,说明其可能存在分子内的振动和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此外,相邻的黄连素分子以一种近乎平行的方式排列,分子间距离为3.851 Å  4.090 Å,超过了能猝灭荧光的典型π–π堆积的距离(3.5 Å)。此外,距离在2.6 Å3.1 Å之间的多重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利于固定分子的构象。独特的分子结构晶体堆积方式使得黄连素在晶态能发出明亮的荧光。


纯天然聚集诱导发光体                黄连素                脂滴成像                Chem. Sci.

图二黄连素的晶体结构

(来源:Chem. Sci.


作者随后对黄连素在水溶液中不发光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黄连素表现出明显的TICT效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黄连素的吸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但荧光强度发生明显的下降,伴随着最大发射波长从525 nm红移至550 nm。此外,HOMOLUMO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也显示了π–π*的过渡,并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电荷转移的特征。因此,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共同佐证TICT效应确实存在

点击原文链接https://www.chembeango.com/zixun/24626看完整内容,了解更多新鲜资讯,搜ChemBeanGo!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