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北京大学李毓龙研究组开发了新型基因编码的多巴胺荧光探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7-27 13:45:38/ 个人分类:科技前沿

来自“CBG资讯”公众号每日推荐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人员需要实时检测活体内特定脑区的多巴胺信号变化,然而现有的检测手段并不能满足研究人员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毓龙研究组开发出了可基因编码的多巴胺探针(GRABDA),将对结构变化敏感的荧光蛋白(cpEGFP)嵌入人源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胺这一化学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结合现有的成像技术,即可实时监测多巴胺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李毓龙研究组对探针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使其具有极高的分子特异性时空分辨率。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了具有高/低亲和力的两种版本的探针(分别命名为DA1hDA1m),适用于多巴胺释放量不同的脑区。 


李毓龙研究组         多巴胺荧光探针         Cell         分子特异性         时空分辨率

图1. 将荧光蛋白嵌入多巴胺受体

(来源:Cell


李毓龙研究组         多巴胺荧光探针         Cell         分子特异性         时空分辨率

图2. DA1hDA1m两种探针作用于不同的脑区

(来源:Cell


由于该探针具有可基因编码的特性,李毓龙研究组通过转染、病毒注射以及构建转基因动物等手段,将探针表达在细胞、小鼠脑片或者活体果蝇、斑马鱼、小鼠中。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表达该探针对模式生物的生长状态无明显影响。利用该探针,他们检测到了电刺激小鼠脑片引发的多巴胺释放,并在活体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的大脑中检测到了与嗅觉刺激、视觉刺激、学习记忆、交配行为相关的多巴胺信号变化。点击原文链接https://www.chembeango.com/zixun/25379看完整内容,了解更多新鲜资讯,搜ChemBeanGo!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