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陈燕 TEM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明道楼 邮编:200032 电话:021-54237641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 1983 年。是一个培养高层次人才,完成高水平科研项目的重要实验基地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心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 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益。它的任务是为全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 同时面向社会 , 为上海市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应用方向:无机成分分析 有机物分析 材料结构分析 微结构分析

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

机构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动物供应室。1960年动物供应室升为动物供应科。1982年10月,经有关部门批准,上海第一医学院在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第一个成立实验动物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是国家为开展原子核科学技术及其医学研究而于1962年建立的,前身是上海市工业卫生研究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2000年改为现名。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是我国专业从事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的研究所,是该领域的专业技术指导中心之一。主要从事电离辐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成立于2005年4月。它实行“联合、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通过协议招聘制、课题制和准入与退出等机制建立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旨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群的基础上,

应用方向:电子材料 微纳电子材料 功能分子 先进材料 催化 电化学 新能源材料

复旦大学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单位之一,目前在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和肺移植各  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我国唯一的完全依靠本院力量完成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等大脏器移植的医院。 中山医院肾移植历史悠久,成果显著。 1974年在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的熊汝成教授的带领下

复旦大学数理研究科技创新平台

复旦大学数理研究科技创新平台自2004年12月批准成立以年来,基于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基础学科,参照国际一流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应用强大的高端计算软件,在理论和科学计算两个方面实现了相关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以理论推导和大规模科学计算为手段的富有特色的研究体系,促进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创立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自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85年开始运行,同时向国内外开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现有固定人员9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9名,副教授(副研

应用方向:基因分析 蛋白质分析 化合物结构分析 基因表达谱 分子互作分析 新药筛选 细胞学分析

复旦大学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依托于复旦大学,主任是褚仁远教授,副主任是瞿佳教授、孙兴怀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近视眼发病机理的研究和防治。   学科建设        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国内外知名的重点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分子医学),在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遗传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分子遗传学教研室成立于1988年,1990 年开设研究生课程《医用分子遗传学》理论课和实验课。2001年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2002年经教育部评估后正式成

应用方向:蛋白质 遗传学 功能基因组 肿瘤细胞 疫苗

复旦大学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

1、在耳毒药物致聋动物的内耳中,发现一种类似小胶质细胞的新细胞,这种新细胞从未见国内外文献报告过。这种新细胞有修建被破坏的听感觉器-Corti器的现象。由于内耳感觉上皮再生研究是一前沿性重要项目,这一发现发表在NeuroReport后,受国际十余个国家近二十个实验室来函询问和研讨。 2、完成乳光齿

复旦大学卫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成立于 1994 年,由第一任主任陈惠黎教授创建,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林其谁教授。现坐落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苑 7 号楼 3 楼,由顾建新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总体定位糖复合物研究,包括

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于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开始运转,2002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担任学 术 委员会主任, 袁正宏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确定的主要学术方向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变

复旦大学智能化递药全军重点实验室

智能化递药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目的,通过分子识别引导递药系统主动寻靶、依据载体材料对机体微环境或生理变化的感知响应、使递药系统在病灶组织定位释药或控制释药的一类前瞻性递药技术,具有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特点。 2010年10月,智能化递药重点实验室被总后卫生部批准

复旦大学微纳加工与器件公共实验室

复旦大学微纳加工和器件公共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6月。实验室由物理系系主任沈健教授牵头,物理系和微电子系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转。    纳米科技在高科技领域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加工、配套器件工艺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较大。我国长期以来在先进科研设备方面投入偏少、分散,严重限

复旦大学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   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复旦大学药学院 科研楼831室 邮   编:201203  联系人:王丽敏  Tel/Fax:021-51980147 邮   箱:smartdds@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