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自然》:耳鸣的根本原因

2007.11.10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导致耳鸣的原因很可能是耳朵里的神经细胞在“闲聊”。这项新发现公布在11月1日的《自然》杂志上。该研究成果将为耳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虽然该研究是用小鼠进行研究,但因为人类和小鼠的耳朵结构很相似,因此研究结果对人类也同样具有意义。

已经知道,哺乳动物听觉系统一旦发育成熟,就会开始工作:声波进入耳道,被耳蜗里的毛细胞检测到以后,就会耳蜗就会把声波转化成电脉冲,而电脉冲就会沿着听觉神经进入大脑的听觉区域。

霍普金斯大学的德怀特·贝格斯和他的同事们在耳蜗尚未发育成熟的幼鼠身上发现了听觉系统的工作机理。尽管听觉系统还未发展成熟,但在幼鼠与听觉有关的大脑区域上仍然存在神经活动,甚至在没有声音信号输入的情况下,神经活动还是会出现。

在之后的研究中,他们发现非感觉性毛细胞(即支撑细胞)是上述现象的关键点,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在缺少必要听觉器官,甚至没有声音输入的情况下,幼鼠仍然能完成“听”的动作。此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支撑细胞只是一个旁观者,它没有参与神经交流。但是,贝格斯却在试验中发现,幼鼠耳朵里的支撑细胞有很强的电活动。

贝格斯小组还发现,支撑细胞会本能地释放ATP(能量分子),触发一个连锁反应,生成的电脉冲会被输送给大脑。而这一过程,根本不需要声音信号的输入。当耳朵还未发育完全,或受到损伤检测不到声音时,ATP就像是声音的替代物。支撑细胞就像是在为听觉系统做热身运动,以便它在将来可以更好地传递信号给大脑。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耳朵里都有支撑细胞。因此,在幼鼠身上的发现同样适用于人类。在孩子出生以前,支撑细胞很可能在长时间内制造噪音。贝格斯推测,支撑细胞的行为,是在为听觉系统投入使用而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幼鼠的听觉系统发育完全之后,支撑细胞就会停止释放ATP,不会干扰耳朵对正常声音信号的检测。

耳鸣是一种耳神经学症状(听觉紊乱),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但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外界环境越安静,耳鸣声越大。耳鸣的发生率较高,常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有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耳科疾病常伴有耳鸣。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