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之天然免疫篇

2012.10.31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本期《聚焦中国》作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华人科学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异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新成果。并专门介绍了中国免疫学会、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国内领先免疫学研究机构与团体。

  天然免疫系统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线防御,该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通路会对入侵的微生物发起攻击,并且触发炎症应答来进一步阻击入侵者。如果病原体成功逃脱,天然免疫系统就会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ity,对入侵者发起更为激烈的攻击。

  天然免疫研究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研究者们可能将毕生精力集中在一个受体或信号通路的研究上。他们的希望是,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的了解能够引导人们更好的治疗疾病。

  “如果我们知道免疫细胞如何激活和沉默,或者了解免疫疾病的机制,就可能发现药物研发的靶点,”曹雪涛院士说。曹雪涛院士关注的是Toll-like受体(TLRs),该蛋白位于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一些天然免疫系统的细胞表面。TLR负责识别造成感染的病原体,并起始免疫应答。

  曹雪涛院士新近发表了两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研究,MHC位于树突细胞等细胞上,负责将病原体的抗原呈递给其他免疫系统细胞。曹雪涛院士发现II 类MHC分子还能激活炎症反应,而I类MHC分子能对炎症进行负调控。这些研究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在天然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发生应答的过程中,MHC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

  TLR 是免疫细胞外的分子,免疫学家们也关注着病原体侵入细胞膜时激活的细胞内受体。“在病毒或其他病原体进入细胞后,TLR就无法起作用了,这时需要细胞内受体来识别并抵御感染,”北京大学免疫学教授蒋争凡介绍道。蒋争凡教授曾在诺贝尔奖得主Laureate Bruce Beutler的实验室研究TLR,后于2006年回国。当他回国后,蒋争凡教授开始集中精力研究细胞内受体RIG-I,RIG-I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是 2004年才刚刚发现的。

  2009年蒋争凡教授发现了RIG-I通路中的ERIS蛋白(也称为MITA或STING),该蛋白介导着I型干扰素及其他一些抑制病毒复制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合成。最近他又发现了ERIS激活STAT6的新抗病毒信号通路。

  蒋争凡教授介绍道,他着重研究病毒感染是因为如今这类疾病治疗方式较少,而且乙肝这种可能导致肝细胞癌的病毒感染是目前中国的头号杀手之一,他希望找到能够真正治疗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药物。

  “我们在这些信号通路中发现的蛋白,将来会成为抗病毒疫苗研发的靶点”

  ――舒红兵教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舒红兵教授,也同样致力于研究天然免疫系统如何检测并抵御病毒感染。2005年他发现了RIG-I信号通路中的接头蛋白VISA,该蛋白在干扰素产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随后在2008年舒红兵教授又率先发现了MITA,稍后蒋争凡教授也发现了同样的蛋白。2012年,舒红兵教授发现了在RIG-I通路中促进初始病毒检测的LSm14A蛋白。“我们在这些信号通路中发现的蛋白,将来会成为抗病毒疫苗研发的靶点,”舒红兵教授说。

  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田志刚教授,近二十年来都在致力于研究肝脏中的自然杀伤(NK)细胞。NK细胞通过攻击受感染的宿主细胞来攻击病毒感染和肿瘤,这种细胞在肝脏中的含量很高,在机体应对肝脏疾病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2006年,田志刚教授发现NK细胞能够通过杀死肝星状细胞HSC来改善肝纤维化,HSC是在肝纤维化中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2010年田志刚教授又发现,NK样T细胞(NKT)与NK细胞作用相反,NKT细胞会增加HSC的活性并诱导肝纤维化。田志刚教授获得了为期四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因,来继续研究天然免疫在肝细胞癌相关性炎症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秦志海研究员,主要研究免疫细胞如何控制肿瘤发展。2010年他与其同事描述了成纤维细胞和基质细胞控制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机制,这些细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免疫细胞,而受它们控制的炎症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肿瘤生长。

  “大多数肿瘤免疫学家们都相信免疫细胞控制着肿瘤发展,”秦志海研究员说。“但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认为成纤维细胞在致癌过程中非常重要。”这项发现拓展了人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我们认为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天然免疫细胞,”他说。

  广州中山大学免疫学家徐安龙研究了免疫系统的进化。2008年他对文昌鱼amphioxus(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进行了基因组分析,发现这种原始生物缺乏特异性免疫但其天然免疫系统惊人的完善,甚至超越了人类。徐安龙认为,通过研究脊椎动物祖先的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类的免疫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文昌鱼是研究人类免疫的简化模型”他说,“更便于鉴别和理解基础分子。”

  随着免疫学家对免疫系统调节机制越来越了解,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主任唐宏发现,身为特异性免疫系统一员的T细胞能够缓和天然免疫的炎症反应。

  “在免疫学的理论中免疫应答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天然免疫,一个是特异性免疫,但T细胞在这两个阶段都有作用,”唐宏研究员说。2008年他在后续实验中发现,婴儿中T细胞数量少可能使天然免疫应答中的炎症反应失控,导致新生儿发病率而死亡率增高。唐宏研究员认为T细胞的这项新调控能力,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大潜力,有望减轻病毒感染和组织损伤相关的炎症反应。

  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由田志刚教授担任所长。现有教授8人、兼职教授4人(均为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资助)、副教授2人、博士后 6人, 博士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70余人。教授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教授4人。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4项,国家973课题6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5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53篇,包括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 USA、Hepatology、PloS Pathogen、J Allergy Clin Immunol、Cancer Research、J Immunology、J Hepatology、Clin Cancer Research、Heamatologia等高位刊物的论文。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