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江南时报》:对问题食品的监管为啥总是滞后

2011.3.22

  在所有产品质量中,食品质量安全最受消费者关注。而在食品质量安全中,涉及孩子的食品安全又是重中之重。三聚氰胺奶、“皮革奶”这些普通消费者闻所未闻的“新产品”屡屡出现,说明我们在这一最敏感领域的监管还存在明显的缺位或者滞后。而之所以监管滞后,问题可能出在过去这些年来,我们似乎始终没有找到治本的良策,而总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刚治理了三聚氰胺,又冒出从旧皮包、破皮鞋中提取蛋白质的“皮革奶”。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动,真正找到治本的良策?笔者认为,在食品安全这类老百姓最关注的领域,首先还是要严肃法纪。只有加大惩罚力度,才能让造假者在法律震慑下不敢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道理很简单,如果违法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代价,造假者就很难抑制造假的冲动。而一旦造假的代价远远大于收获,这些人就必须有所算计。就拿北京的交通法规为例,交管部门明令禁止外地大货车进入五环路,违者将罚款100元。但是,据受处罚的司机讲,如果绕行六环路,过路费加上多花的油费,要远高于罚款数。由于守法成本大于违法成本,因此外地大货车上五环路的禁令就如同虚设。

  欣喜的是,最近修改的刑法在废除了多项死刑的同时也增加了一项,即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严重犯罪可处以极刑。这表明法律已经给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本的法律武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领域的乱象将得到遏制。

  在严肃法纪、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强全民道德建设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构筑起码的道德底线,比如至少不能在入口的食品中下毒、在治病的药品中造假。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这些做人的起码道德底线,不会为了金钱或者其他利益去触碰这些底线,类似三聚氰胺和“皮革奶”这类事件就不会发生。

  当然,全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靠信仰、靠教育、靠文化、靠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来实现。因此,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双管齐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奶。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