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肿瘤选择性肺转移炎症机制获揭示

2016.8.15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研究小组,发现肿瘤细胞为何选择性转移至肺部的新型免疫炎性分子机制,为阻断肿瘤肺转移提供了新思路。《癌细胞》近日发表了该最新研究结果并对此工作专门配发了评论。

  目前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原发灶肿瘤能通过向血液释放一些可溶性因子,募集骨髓细胞到即将转移的远端靶器官,营造利于肿瘤细胞将来定居与生长的“土壤”,即形成一个利于肿瘤转移的炎性微环境。但对于即将被肿瘤转移的器官如何识别肿瘤释放的可溶性因子、启动骨髓细胞向该器官迁移进而形成炎性微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

  根据天然免疫受体触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曹雪涛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刘艳芳、顾炎等,通过天然免疫受体缺陷小鼠建立的原位肿瘤自发肺转移的模型筛选,发现一种称为Toll样受体3(TLR3)的天然免疫受体的缺陷小鼠,其肿瘤肺转移明显减少而且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

  深入研究表明,II型肺上皮细胞表达的天然免疫受体TLR3通过识别肿瘤分泌至血液循环中的外泌体RNA,触发趋化因子释放等炎症反应,招募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肺部,从而在肺局部形成了炎性微环境,预先为将来肿瘤肺转移创造了条件。

  该领域权威专家David Lyden在相关评论中强调,肿瘤释放的外泌体RNA、肺上皮细胞TLR3以及中性粒细胞募集这一免疫炎症调控网络的发现为全面深入认识肿瘤转移及其器官选择性提供了新视角,为肿瘤转移防治提供了新干预靶点与思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