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阻燃材料检测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阻燃材料检测中心具有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证书、中国国家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MA认可证书和国防科技工业室认可委员会DILAC认可证书,专门从事塑料、橡胶、纺织品和建材的阻燃防火性能、燃烧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检测。目前已运行6年,为国内外相关单位做了大量检测服务工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

测试服务:电子电器检测 纺织品检测 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检测 建材检测 陶瓷

北京理工大学光谱实验室

光谱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分子光谱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实验室拥有Renishaw共聚焦拉曼光谱仪、Nicolet红外光谱仪、VERTEX  80V真空红外光谱仪、Nicolet iN10显微

应用方向:分子光谱 拉曼 红外 电化学

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2009年6月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依托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联合法国国立应用科学院(INSA de lyon)、厦门大平工贸有限公司,针对防火阻燃材料领域研究的国际前沿、海西经济区发展、创新型省份建设及产业发展需求的基本科学问题及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究,实现原始创新。重点

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2007年经厦门市科技局批准建设,依托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联合厦门大平工贸有限公司,针对公共安全的防火、阻燃材料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并为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公安消防部门材料(现场)检测、防火阻燃材料施工企业以及应用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北京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建立于1997年,设有8个分室:环境材料设计实验室、绿色二次电池基础研究实验室、高功率型动力电池实验室、环境净化材料研究实验室、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室、环境工程基础实验室、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实验室。2001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通过北京市教委的验收。

应用方向:环境材料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环境监测与毒物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的专业实验室,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等,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名学生上课,主要负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 本实验室拥有一支

应用方向:水中污染物监测 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生物分离分析开放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生物分离分析开放实验室始建于2002年,在“985”工程、“211”工程等支持下,通过整合现有设备资源,依托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和企业的专业化实验室管理经验,已经建设成为一个科学研究与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共享实验室服务平台。 目前利用

应用方向:生物分离分析 蛋白质组学 生物材料 医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微纳技术中心

为适应物理、材料、光机电等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需求,探索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变化规律、新奇的物理性质和在信息、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经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会议研究,于2010年9月17日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微纳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微纳技术中心位于理工大学良乡

北京理工大学杨荣杰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杨荣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阻燃材料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消防协会理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高分子材料、阻燃材料等的发明专利15项,著作6部,成功

山东省微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于2008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目前本实验室共有研究人员33名,其中教授14名,副高11名;博士导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8 名;省突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泰山学者各1人。青岛市拔尖人才3人。近三年来,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及横向课题47项,科研总经费1130万元。其中国家8

应用方向:新材料 材料 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精细复合材料 微复合材料

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是在北京市政府的资助下于2001年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为促进北京市科学技术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室以纳米超薄膜、固体薄膜、纳米粒子、纳米结构、纳米固体材料及原子和分子团簇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功能、技术应用和

应用方向:纳米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南京师范大学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生物医药材料测试服务中心基础上,于2007年10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列入建设计划。 实验室以化学与生物学为主要支撑学科,以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与相关应用器件开发为重心,力争在抗凝血及医药材料、生物检测技术与研究方法等领域建成国内一

应用方向:生物医用材料 抗凝血材料

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8月获准建设,2011-2013三年间,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针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开展相关新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工艺研究以及工程化技术研究,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约7000

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2008年被正式批准成为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实验室

应用方向:高性能热电材料 材料结构与性能 光伏材料与器件 先进能源材料

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加工过程。 利用生物催化和转化技术,进行产品加工,或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制备。重点在生物加工过程的关键应用基础问题研究及新技术的开发及放大。为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服务,为北京市的生物和医药产业服务。 ● 1986年成立生物化工专业 ● 1996年获生物化工硕士

应用方向:生物催化技术 生物分离技术 生物资源生物能源 生物质生物大分子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位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前身是东南大学建筑材料实验室。2006年,梁保华省长视察孙伟院士的实验室后,有感于孙伟院士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为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为加强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决定由江苏省科技厅拨专项经费1500万元支持孙伟院士及其团队

应用方向:土木工程材料

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获批建立,并于当年12月获得验收通过,实验室主任为刘兴军教授。实验室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为依托,结合地方经济需要,面向厦门市、福建省及周边省市,重点开展了新型核/壳结构粉体、纳米结构组装材料与低维功能材料、无铅焊接材料、新型助焊剂及焊膏等的制备和开发,并进行

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光机所原薄膜中心、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中心以及单元技术中心(部分)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成立,实验室着重开展新型激光材料(晶体、玻璃、薄膜)、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激光损伤、强激光诱导微结构、材料制备技术和工程化等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在Ange

测试服务:激光材料

应用方向:激光材料

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于1999年由山东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建设,2002年通过验收。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19人,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及助工6人。 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十二位专家和海外学者组成。其中六位是博士生导师、国内

应用方向:医用高分子材料 栓塞材料 血管内介入导管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

生物工程实验室是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的专业实验室,包括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微生物接种培养室、生物仪器室等,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名学生上课,负责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及相关专业的化工综合实训教学任务。   本实验室拥有一支业务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梯队

应用方向:生物化学 微生物化学 食品分析 细胞工程 蛋白质与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