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1926年化学系成立之初就作为重点发展的“专门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但是分析化学教学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续。1972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

应用方向:色谱分析 微流控分析 电分析 光谱及波谱分析 材料与表面分析 药物分析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生物质谱实验室

本实验室以生物质谱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组学,包括蛋白质的表达、定量、翻译后修饰等方法学及应用研究。特别是我研究室在承担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表达谱和修饰谱项目中,运用并发展了多种以串联质谱为基础的分析鉴定技术,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

测试服务:同位素标记差异蛋白定量分析 简单多肽蛋白及生物工程制品分析 SDS-PAGE凝胶电泳结合LTQ质谱分析 针对2D胶粒的MALDI-TOF/TOF质谱鉴定 2D双向凝胶电泳结合MALDI质谱分析 DIGE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结合MALDI质谱分析 LC-MS质谱用C18纳喷柱 药物代谢动力学外包技术服务

应用方向:proteome 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 蛋白质/多肽分析 生物工程 药物分析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是院级大型仪器科学研究的平台。满足本院及校内师生的科研测试要求的同时,中心也对国内外的各科研单位和公司研发机构开放,提供部分物质结构、成分与物性的分析测试服务。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体系完整,传统优势领域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脂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蛋白和核酸构象 分子设计 高分子 粒径分布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毒理学实验室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学实验室于1997年筹建,1998年上半年开始运转,同年9月与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 1999年底中期评估列第一类第二名。1999年10月被评为深圳市第一批医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10月接受深圳市

应用方向:食品添加剂 食品 饮用水 化妆品 医疗器械 毒理学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

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依托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开始筹建。目前,该平台有多台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双向电泳、荧光定量定量PCR仪、MALDI-TOF-TOF质谱仪及多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 该平台的主要职责和功能: 1)参与国家重大课题(973、 863、国家自然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微生物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隶属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主要承担基因工程制药、生物芯片、医学诊断、基因诊断与治疗、生化药物等领域的科研、开发、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目前,中心拥有国家卫生部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为省医药生物技术科研中试基地,是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应用方向:基因工程 基因分析 病毒分子生物学 病毒疫苗 生物制药 生化药理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发展历程 1956年,上海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在章德馨副教授的领导下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1977-1989年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王振义教授(1992年任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和止血与血栓的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如在国内首先提

应用方向:肿瘤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 研究方向 实验室针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应用方向:害虫生物防治 水产养殖病害控制 有害植物控制 有害环境微生物控制 基因资源和功能与有害生物控制 适应性进化与有害生物控制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和南方医院病理科,2000年正式批准为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批准为广东省A类重点学科,2002年批准为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转基因动物技术平台所在单位,2005年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6 年正式评定为

应用方向: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 近十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药研究进入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新时期。一些新兴学科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新药的发现和前期研究中。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人类基因组测序己经完成,理论和结构生物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与药学研究的交叉、渗透

应用方向:药物设计 生物信息学 分子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 中药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以理科为主的研究教学型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 学院以“高起点、高素质、培养高端人才”为建院原则,拥有生命科学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优秀人才,科研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7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

应用方向: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肿瘤基因治疗 家蚕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及生物多肽药物研究 植物生物反应器与天然药物平台研究

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系统生物学是世纪之交在生命科学领域诞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作为国内科研部门的第一个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在生物复杂系统的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我们愿意联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力量,共同推进系统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 研究方向包括: 生物体和细胞内蛋白质群体的动

应用方向:生物学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细胞学 代谢组学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育种和蔬菜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建立的。实验室于2001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同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03年8月通过科技

应用方向:作物遗传与基因表达 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 作物育种新方法和新品种选育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于1932年,次年迁至上海,2003年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现有职工近700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千人计划”4人,杰青19人,“百人计划”30

测试服务:药物研究

应用方向:药物研究 创新药物

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并向国内外开放。2001年评估结束后实验室领导换届,由许智宏院士担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玉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各类科研人员50人,有独立运行的课题组20个,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1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生物药物研究 植物发育 功能基因研究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信息 基因进化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SKLID) 经科技部评估和考核,于2005年3月22日批准正式成立,进入建设时期。实验室研究属于预防医学学科,依托单位为中国疾病预防

应用方向:传染病预防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9月,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烟草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等,下设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实验室以及显微镜室、无菌操作室、人工气候室等和高性能集群计算中心。

测试服务:烟草重要性状鉴定与评价 烟草核心种质DNA遗传多样性 野生烟草优异基因发掘 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 草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学

应用方向:烟草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技术

结构生物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

·科室简介: 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12月, 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3月,2012年11月批准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为陈主初教授。 总体定位: 将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思路、策略有效整

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是教育部第一批任命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第一届实验室主任张今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根俊院士。冯雁教授、孔维教授曾历任实验室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李正强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志新院士。实验室所属学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具有生物化学与分

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管、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附属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始建于1906年,由美国雅礼协会创办,初名雅礼医院,是我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