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肺脓肿

肺脓肿

关键词: 肺脓肿来源: 互联网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多数伴有厌氧菌感染。本病好发于壮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吸入性、血源性和继发性。其中以急性吸入性肺脓肿多见。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咳嗽,咳粘液脓性痰,1-2周后咳大量黄脓痰,多带腥臭味;随大量脓痰排出毒血症状常有好转,体温下降。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显著增高。胸片显示在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有圆形透光区及液平,多发生于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治疗以选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痰液引流为主。本病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治疗不当可形成慢性肺脓肿。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有畏寒、高热,多呈弛张热,体温可达39℃以上。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减退,多汗,全身衰弱等。 2.咳嗽、咳痰。初期为少量粘液痰或粘液脓痰,1-2周后咳嗽加剧,咳出大量脓痰或伴有咯血。痰常有腥臭味。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下降,其他症状亦随之缓解。 3.可有气急、发绀、胸痛。 4.病变部位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可闻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湿罗音。 5.慢性病例常有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和不规则发热。检查病人患侧胸廓略塌陷,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有杵状指(趾),消瘦,贫血等。 诊断依据   1.常有口腔感染,全身麻醉、昏迷或异物吸入史;或曾有皮肤等部位化脓性病源史。起病急剧,有寒战,高热、胸痛,咳大量脓痰或脓臭痰,或有咯血。 2.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液涂片和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可查到致病菌。血源性肺脓肿做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胸部X线检查,早期呈大片浓密炎性浸润阴影,继之脓肿形成,与引流的支气管相通时则出现空洞及液平。 治疗原则   1.积极抗感染。 2.加强痰液引流。 3.支持和对症治疗。 4.外科疗法。 用药原则   1.治疗应首选青霉素静脉滴注,同时可加用链霉素肌肉注射,也可加用氨S青霉素。当炎症病源基本吸收,脓腔明显缩小,体温恢复正常时,均可用肌注。疗程不少于8周,过早停药会留下支气管扩张并发症或导致慢性肺脓肿,应予注意。 2.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林可霉素静滴。疗程8-2周。 3.灭滴灵对厌氧菌有较好的疗效,故常与有效抗生素联合使用。 4.血源性肺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先选用苯唑青霉素及头孢菌素。 5.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亦可局部给药,如庆大酶素8万u,经环甲膜穿刺,鼻导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滴入气管,宜取适当体位。 6.解热、止咳、祛痰等。痰浓稠者可用气道湿化,如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等。此外,需供给足够热量和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 辅助检查   1.一般病人以检查框限“A”为主,必要时可选择检查框限“B”或“C”; 2.对于病原菌不明的病人应反复作痰和血培养,也可经纤支镜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细菌培养。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空洞闭合,周围炎症完全吸收或仅有少许纤维条索影;白细胞计数正常;痰培养阴性。 2.好转: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好转,脓痰减少;X线检查空洞缩小,周围炎症有所吸收。 3.未愈: 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恶化者; 治疗3个月,肺脓肿仍迁延不愈,无缩小趋势者,转为慢性肺脓肿。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