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利尿剂会“伤肾”吗?

2019.2.15

  利尿剂是一类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大剂量应用利尿剂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肾脏损害。目前利尿剂致肾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利尿剂的分类

  根据其作用部位、作用机制不同,利尿剂分为以下几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和渗透性利尿剂。

  袢利尿剂

  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的 Na+-K+-2Cl同向转运体,使肾小管对 NaCl 的重吸收下降20%-30%,从而起到强大的利尿作用。常用的袢利尿剂有速尿( 呋塞米) 、布美他尼和托拉塞米。呋塞米主要通过肾脏代谢,而后两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这也是呋塞米易引起肾损害的原因之一。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属中效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苄氯噻嗪等。临床上以氢氯噻嗪较为常用。噻嗪类利尿剂作用于肾远曲小管 Na+-Cl-同向转运体,从而抑制NaCl的重吸收,同时促进 K+-Na+交换,使K+排泄增加。

  渗透性利尿剂

  渗透性利尿剂以甘露醇为代表,被广泛用于降低颅内压、减轻细胞内水肿。近年来,由于甘露醇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所导致的AKI时有发生,并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文献报道甘露醇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剂量为>200 g/d,或48h累积剂量>400g。此外还有报道称,甘露醇的使用可加重造影剂的肾毒性。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脱水、高龄、长期使用环孢素及原先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典型的肾脏病理学变化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大量空泡形成。

  利尿剂“伤肾”的易感因素

  相关文献报道,药物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自身相关因素与药物相关因素。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肾脏本身低灌注状态(如肾动脉狭窄、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 、低蛋白血症等需注意应用利尿剂时的肾脏损害。此外,利尿剂的使用剂量、疗程及药物的联合使用(如合并应用NSAID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都是利尿剂致肾损害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利尿剂肾损害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和纠正各种危险因素,注意应用的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尿NGAL、KIM-1、IL-18)以及尿量等。

  一旦发现有肾脏损害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同时给予充分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如发生急性间质性肾炎可给予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全身过敏症状并加快肾功能恢复。对于有明显肾功能减退或肾活检查提示间质浸润较重、有肉芽肿形成时应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乙酰唑胺等引起的肾脏梗阻,可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盐的溶解。对于严重的急性肾衰竭需尽快行透析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