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大豆抗毒素的发现

2022.5.07

  随着食用大豆制品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除了大豆本身所固有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外,大豆在压力条件下生成的一类主要诱导产物大豆抗毒素(glyceollins)不仅具有植物抗毒素作用,其积累与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病以及大多数植食性害虫的抗性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异戊烯化的异黄酮。 

  关于大豆抗毒素呈现雌激素作用的机理,尤其是在抑制癌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大豆抗毒素有可能成为大豆中的又一健康元素。

  近年来,农学家已经开始探索分离植物化合物潜在药用价值的新战略,其中一个战略包括开发植物的防御机制,以诱导生成植物抗毒素的新型抗生素化合物。早在 1940 年,Müller 和 Börger首次在受真菌侵染的马铃薯块茎中发现并定义了具有抵抗真菌感染能力的植物抗毒素。大豆抗毒素最早是 1971 年由 Keen N T 等在给大豆下胚轴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 var.sojae)时发现并确认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大豆抗毒素作为从激活的大豆中分离的一组新的植物抗毒素,已经被证明在几种特定的诱导剂刺激下可大量的生成并对植物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侵染效应,大豆抗毒素含有3 个异构体,即 glyⅠ、Ⅱ、Ⅲ。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