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PBMC细胞的精确计数和活性分析(一)

2020.6.16

一、PBMC细胞计数的现状

1. 目前,绝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仍在使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PBMCs;201442113896.gif

2. 但是显微镜下由于白细胞和红细胞大小非常接近,不能完全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3. 通过红细胞的双凹形形态鉴别红细胞,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且不停地调焦来鉴别;可想而知要把每个红细胞鉴别出来,要耗费多长的时间,需要多强的工作量。

 

PBMC样本的差异性大

由于个体的差异(如正常人和病人)和人工分离提取的差异,红细胞和血小板污染的程度差异性非常大,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分离后的PBMC样本千差万别(见下图),这也大大增加了在同一条件下,简单快速准确计数PBMC的难度和检测PBMC活性的难度。

201442113334.jpg

二、PBMC精确计数或活力分析的重要性

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免疫学功能研究中最常用的细胞模型,如细胞增殖、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分泌等。

 

如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中,需从病人全血中分离出PBMC,分离的PBMC进一步扩增或进行不同的功能检测。激活扩增后的细胞再回输到病人体内进行细胞治疗。在整个流程中,从分离到检测,到培养,到回输等过程,细胞浓度和细胞活力都是必须监测的参数。

 

密度梯度分离液是从外周血、骨髓,及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不可避免的,分离后的细胞中,会有残存的红细胞及血小板混合在单个核细胞中。残存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多少,与个体的差异,以及分离的效果相关;但是不管分离的技术多高超,经验多丰富,都不可避免会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污染。

 

PBMC实验的特征

1.       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质量下降;

2.       临床试验相关的样品量很大;

3.       细胞样品不纯,分离之路依赖病人样本和操作者

 

如何精确、快速、简便计数PBMC以及精确分析PBMC活力,是免疫学研究以及免疫治疗领域至关重要的步骤。

1.       使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PBMC,即耗时耗人力,更不能达到精确计数的目的。

2.       通过明场的常规细胞计数仪同样不能区分红细胞,不能达到精确计数PBMC和精确活力分析的目的。

3.       迫切需要快速、简便、精确计数PBMC的工具替代人工计数。Nexcelom公司走在了市场领先的位置,在常规明场的细胞计数仪基础上,开发出了双荧光细胞活力分析仪,可通过AOPI染料进行PBMC的快速精确计数和活力分析。

 

参考文献

1.     Preliminary Report: Evaluation of Storage Conditions and Cryococktails during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Cryopreservation", L.M. Cosentino, W. Corwin, J.M Baust, N.Diaz-Mayoral, H.Cooley, W. Shao, R. Van Buskirk, and J.G Baust, Cell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Volume 5 Number 4, 2007

2.     "Viability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of Cryopreserved Mononuclear Cells", A. Weinberg, L. Zhang, D. Brown, A. Brice, B.Polsky, M. S. Hirsch, S. Owens, and K. Lamb Clin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 July, 2000, P714-716

3.     "Cell loss and recovery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processing: a comparison of postthaw and postwash samples", V. Laroche, D. H. McKenna, G. Moroff, T. Schierman, D. Kadidlo, and J. McCullough, Transfusion, Vol., 45, Dec. 2005.

4.     "Viability and Recovery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Cryopreserved for up to 12 Years in a Multicenter Study", C. A. Kleeberger, R. H. Lyles, J. B. Margolick, C. R. Rinaldo, J. P. Phair, and J. V. Giorgi, Clinc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 Vol. 6, No. 1, Jan. 1999.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