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凝血项目检测绝不是离心、上机、审核那么简单

2021.6.05

随着常规凝血检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检验人员“省心”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检验新人不知道凝血因子为何物,就更不要说凝血瀑布和凝血逻辑分析了!

血液是人体最为复杂的体液,在血管这个无渗漏密闭的环路中无止息地流淌,为生命的延续提供能量。然而在出血与止血之间,这个动态平衡靠的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凝血系统维持着。这就为凝血检验的质量控制造成了各种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临床要求我们发出准确的检验报告,以确保为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疗效观察,或对健康状况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

那么凝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要做到哪些呢?

分析前


1 样本采集的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对凝血检验产生干扰。采血管不合格,会引起结果的一个系统误差,建议统一用聚丙烯塑料管或硅化玻璃。

2 病人血细胞压积的大幅度改变主要是影响血浆与抗凝剂的比例,血浆比例大则会导致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残留部分ca离子,造成凝血时间缩短。血细胞比容升高导致抗凝剂相对过量,同时抗凝剂也会对血浆造成稀释,其对结果的影响类似于采血量的不足,则往往会造成凝血时间延长。

3 标本采集时,穿刺不顺利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凝血系统不同程度激活,造成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另外患者情绪激动或者运动后抽血都会使VWF,IIX因子,纤维蛋白原等升高,常见于婴幼儿哭闹,会造成APTT缩短,也不利于凝血因子检测。

4 样本处理主要是对全血进行充分离心,得到乏血小板血浆。如果离心不充分,残留血小板表面磷脂成分中的血小板第三因子能促进Ⅹ因子和凝血酶活化。另外血小板内容物也包含多种凝血因子,其释放后也会加强局部凝血功能,对凝血时间测定造成影响。

分析中

在凝血项目分析检测时用的是机器而关键因素还是人,所以检验人员必须做到以下主要是两方面。

1 首先是检测人员,需要相对固定,能够熟练的操控保养设备和配置试剂,了解容易故障部位,还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必要时可以请工程师给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 设备需要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掌握设备的检测原理,了解不同方法学的优缺点,比如磁珠法能够有效避免乳糜脂血、溶血造成的干扰,而光学法能通过凝血曲线方便的地追踪反应过程。结合试剂说明书了解所用试剂的局限性和抗干扰能力,定期做好质控。

分析后

主要是对凝血结果的审核发出,这要求审核人员具有一定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

1 每个实验室应该逐步建立起各自的参考范围。这一点个人觉得很重要,通过建立符合自己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可以有效的控制客观存在而又无法掌控的实验误差,举个例子,甲医院门诊抽血窗口设在一楼,而乙医院的抽血窗口设在五楼,那么病人抽血前可能会有不同的体能运动,这或许对检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 对参考范围与Cutoff值理解,根据临床检查目的不同,审核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D二聚体值对静脉血栓的排除与凝血功能的筛查,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与溶栓治疗以及常规术前筛查,凝血时间的审核标准也不同。

3 对批量结果质量控制方面。当出现异常结果的频率高于往日的时候,要积极分析原因,排除检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设备状态异常造成的原因。比如曾有检验人员早上添加试剂时把缓冲液误加入Cacl溶液中,造成部分APTT结果升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就可能会造成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4 与临床进行有效沟通,当结果出现明显异常时,需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询问病人状态,服用了哪些药物,会对哪些指标产生何种影响等等。

由此可见,凝血功能项目的检测影响因素繁多,所以对检验人员相应素质的要求也很多,而绝不仅仅是离心、上机、审核那么简单。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