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6年治太成效巨大 但形势依然严峻

2013.5.30

  太湖水环境,又一次成为苏南的一块“心病”。

  “5・29”太湖蓝藻水危机6周年之际,国家颁布“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要求80%地表水质达到三类以上。记者赴苏南太湖流域调查走访发现,虽然6年治太成效巨大,但忧患之感在干部群众中相当强烈。

  江苏省长李学勇说:“少数地方和部门出现对太湖治理盲目乐观和消极厌战情绪。我们切不可对成绩估计过高,更不能麻痹松懈!”

  巨大成绩与严重问题并存

  “好得多了!夏天游泳的多得不得了!”在紧邻太湖的常州雪堰镇雪东村,虽然记者看到湖水有点浑浊,但72岁的农民奚阿星还是对太湖治理效果表示满意。“打鱼人前几年船上要带个水缸,现在又从湖里取水烧开吃了!”

  这是一份令人敬佩的“治太”清单:2007年以来,江苏全社会总投资达800多亿元;建成污水处理管网1.56万公里,相当于绕太湖38.6 圈;望虞河引长江水入湖57亿立方米;关闭化工企业4200余家;打捞蓝藻420万吨。太湖水质重回四类标准,改善了一个类别,基本恢复到1990年代中期水平。无锡、常州、苏州今年5月被中国社科院评为中国宜居城市第三、四、六名。治理太湖创造的生态补偿、“河长制”、排污权有偿使用等方法已在全国推广。

  然而,江苏省太湖办指出,太湖藻型生境短期难以改变,入湖河流总氮浓度普遍高于湖体,湖体总氮尚劣于五类,仍有出现较大面积蓝藻湖泛的可能。一些地方环保工作有所放松,出现污染反弹。在太湖西岸的武进港等地,记者看到,近岸湖面和入湖河道水质较差,并有较多蓝藻积聚。

  省环保厅长陈蒙蒙认为,虽然太湖水质可以说已到了“良性好转前期”,但“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苏南面积仅占全国0.29%,却承载着6.4%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偏重、减排空间渐小,若转型步伐不够快,入湖污染负荷势必超过环境容量。

  还是农民奚阿星,又对记者说:“今年蓝藻还是很多,来不及捞。太湖变回我小时候那样干净?不相信!不相信!”

  治太湖不能光靠“生态文明”

  太湖治理越是走向深入,越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江苏的党政干部、环保专家、社区工作者反复强调:治好太湖不能只靠“生态文明”。

  他们发现,个别市长、副市长当了入湖河道“河长”,却不够尽力,而不少环保干部很有作为却没有更大的舞台;乡镇政府只设一名环保助理,人力严重不足;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处罚额太低,远远不足以震慑违法排污。

  他们坦言,治太工程设施没有发挥最大环境效益。在望虞河入湖处,无锡市太湖办规划处处长罗清吉指点着水利地图说,沿线仍有污水排入。希望尽快启动引长江水入太湖的新沟河、新孟河工程,解决排水出路、提高调水能力。

  他们倾诉,转型“阵痛”难以承受。无锡市工业总产值增幅等指标多次在全省“垫底”,苏州吴中区太湖周边乡镇农民收入只及全区平均数的一半,就是大批关停企业的“副作用”。

  他们反映,污染补偿机制、跨省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在省际交界处,邻省的一处万头养猪场竟无污水处理设施,某市在交界处露天堆放大量生活垃圾,东南风来,臭气熏天!

  他们建言,“精确治太”就要强化基础性研究。太湖环境容量到底多大?湖中近年新出现的水草藻类是好是坏?如何提高蓝藻利用率?都迫切需要回答。

  百姓对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也让记者吃惊。在苏州太湖东山陆巷古村,小河里鱼儿清晰可数,可是居民周

  惠仙却很不满意:“有的‘农家乐’直接排污进河,水没以前好了!”

  “坚决态度”尚需实效来验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6年治太的显著成效面前,江苏的确有些官员有点“松口气”,不过,更多的人并没有松劲。

  李学勇省长表示,治太工作正处在攻坚过坎的关键阶段,江苏将继续把太湖治理作为检验科学发展的试金石。

  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宁可项目少上一点、发展速度稍慢一点,其他方面少投入一点,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七八年内,苏州将投入2000多亿元,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提升河道水质等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

  无锡市代市长汪泉说:“当好无锡的市长,先要治好太湖!在国家刚刚公布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中,生态指标最难完成,但必须完成!不然还叫什么示范呢?老百姓也不会认可!”

  基层也在行动。离太湖边约两公里的无锡新安花苑小区,一万多户居民,经过专门训练,从幼儿到耄耋老人,全部掌握了垃圾分类。

  在无锡太湖新城,未来生态城市的图景呼之欲出:雨水、洗碗水经循环系统变废为宝;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公共建筑安上太阳能薄膜电池和水源热泵系统;通过生态管线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再生利用……

  告别“大喜”,常怀“大忧”!太湖是苏南生态的镜子,明亮又易碎,需要悉心呵护。

  今年,太湖蓝藻较去年早出现了20多天,面积密度也有增加,再次向人们提示了太湖治理的艰巨性。刚刚启动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能否真正建成,且看太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