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轨道探伤 凡人的力量就像空气 平凡但不可或缺

2017.12.07

  导读: 记者看到,工区不远的线路上,一群穿着黄马甲的职工正在整修线路,工务段丰宁线路车间的赵主任指挥大家用液压起拨道器进行拨道作业。

  赵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工区共有10名职工,负责着唐呼线上下行37公里线路和10组道岔的维修养护任务。大概下午两点,职工们才回到工区吃饭。

  工区职工,负责唐呼线上下行37公里线路和10组道岔的维修养护任务。

  探伤车间的探伤工们正在将钢轨探伤仪从轨道车上卸下,即将开始对钢轨的探伤检查。

  丰宁线路车间赵主任和杨木栅子工区班长指挥职工们进行拨道作业。

  探伤车间的职工正在用超声波焊缝探伤仪对钢轨焊缝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测。

  职工们正在用力进行拨道,使钢轨保持平顺,几何尺寸达标,以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职工们将粮食搬运回工区,这将是他们未来几个星期的食物。

  职工们往返家与工作地之间,只能依靠每周开行一次的轨道通勤车。

  下午两点,职工们才回到工区吃饭。

  他们是生活中的凡人,也许我们从未关注过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却操控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凡人的力量就像空气,平凡但不可或缺。让我们转过头,看看身边的“相对凡人”。

  杨木栅子,是唐呼线上、大山深处的一个小车站。日前,北京晨报记者历经数小时的火车颠簸,抵达了张家口,又搭乘北京铁路局张家口工务段的轨道通勤车,前往此次采访的目的地——杨木栅子。

  据随行的工务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唐呼线是蒙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所经之处沟壑纵横,桥隧相连,沿线交通不便。由于没有开通客运业务,职工们往返家与工作地之间,只能依靠每周开行一次的轨道通勤车,基本都是连续工作半个月,才能休息一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杨木栅子更是工务段最为艰苦的一个工区。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杨木栅子车站因毗邻几公里外的杨木栅子村而得名,是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下属的一个小村庄,距张家口200多公里,距北京将近200公里。通往70多公里外的丰宁县城也只有一条山间公路,冬天赶上一场大雪,路就封了,与外界的联系只能通过每周一趟的轨道车了。

  采访当日,记者所乘坐的轨道车疾驰在唐呼铁路的崇山峻岭间,伴随着汽笛声,穿越了一座又一座长长的隧道。三节连挂的轨道车内,除了司机,坐满了探伤车间的职工。“我们今天搭乘轨道车前往唐呼线进行钢轨检查。”一位同行的职工向记者说道。

  大概过了3个多小时,记者总算抵达了目的地——杨木栅子,大山深处的一个小车站,四周群山环绕,一幢三层小楼孤零零地坐落在铁道边。“这就是杨木栅子线路工区。”随行的职工说道。话语间,守候已久的工人们已从车上卸下几袋米面,那是他们接下来几周的食物。

  记者看到,工区不远的线路上,一群穿着黄马甲的职工正在整修线路,工务段丰宁线路车间的赵主任指挥大家用液压起拨道器进行拨道作业。“由于列车运行长时间地对钢轨碾压,造成钢轨方向不良,为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必须及时将钢轨拨正,保证列车运行平稳。”赵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工区共有10名职工,负责着唐呼线上下行37公里线路和10组道岔的维修养护任务。大部分职工都家住200公里外的张家口,还有3名刚刚工作两年的大专生,老家是在几千里外的东北。

  “这里交通非常不便,一些简单的日用品都要骑电动车到几公里外村里的小卖部去买,职工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由段上定期通过轨道车运送过来。”赵主任说,年初,段上为工区安装了无线网络,使职工们的业余生活不太枯燥,大家在劳作一天后可以用手机上上网,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也能和远方的家人聊聊天。

  大概下午两点,职工们才回到工区吃饭。炊事员将早已做熟的饭菜又重新加热端上餐桌。吃饭时间没有规律对大家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很难想到,在偏远的大山深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亲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雨雪风霜,用无悔的付出和默默的坚守,捍卫着铁路运输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