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量子计算论文从《自然》撤稿,实现“量子优越性”计划受挫

2021.3.10

  

  · 撤稿观察

  微软量子计算论文从《自然》撤稿,实现“量子优越性”的计划受挫

  当地时间 3 月 8 日,由微软资助、

  2018 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量子化的马约拉纳费米子电导”(Quantized Majorana conductance)论文撤稿。该论文通讯作者为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物理学家 Leo Kouwenhoven,他和团队在这篇论文中称,在通过极低温半导体线的电流中看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信号“零偏峰”(zero-bias peak)。微软量子计算商业发展总监 Julie Love 曾对媒体表示,这将帮助微软“在 5 年内构建起一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商用量子计算机”。论文发表后,其原始数据遭到一些学者质疑。Kouwenhoven 在与合作者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并校准后,发现此前被观测到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实际上并不存在,主动要求撤回论文。在撤稿通知中,研究团队就原始数据缺乏足够严谨性向同行致歉。

  在实现“量子优越性”的赛道上,微软将解决量子比特不稳定性这一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上。2004 年起,微软开始利用理论物理学方法,致力于构建出基于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量子比特,以此作为量子计算硬件的核心,但一直没有取得显著成效。2019 年,谷歌推出了具有 54 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悬铃木”(Sycamore),率先宣布实现“量子优越性”。(RetractionWatch,

  Nature, Wired, 新智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