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100万卖出去的药物9.6亿买回来,礼来为何收购CoLucid?

2017.1.22

  1月19日,礼来宣布与CoLucid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将以每股46.5美元、溢价33%收购生物技术公司CoLucid,总值为9.6亿美元。此项交易预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CoLucid是一家上市生物制药公司,其核心资产是5HT1F受体激动剂Lasmiditan,该药物去年在一个单剂量偏头痛三期临床中达到一级、二级试验终点。现在还有两个多剂量三期临床正在进行,如果顺利该药可望明年上市。礼来对CoLucid的收购,就是冲着处于研发后期的药物Lasmiditan。

  卖出再买回,礼来意在产品线

  有趣的是Lasmiditan的发现者并非CoLucid,而是礼来。当时,礼来的战略聚焦领域并不是疼痛管理,2004年,CoLucid以100万美金从礼来手中收购Lasmiditan。在过去的12年里,CoLucid先后在Lasmiditan投入1.3亿,在研发和商业化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礼来也对其研究和发展领域进行了重组,开始将偏头痛作为其新兴疼痛治疗领域的主攻方向之一。Lasmiditan游荡12年后荣归故里,CoLucid投资者也获得丰厚回报。礼来则增强了公司现有的偏头痛药物产品组合,同时为其后期管道线增加潜力。无疑,对双方来讲这是个共赢的局。

  CoLucid 首席执行官Thomas P. Mathers 表示,“我们很开心lasmiditan再次回归礼来,回到了它最初被发现的地方,完成最后的III期临床和商业化。我们为CoLucid 在lasmiditan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感到自豪,我们相信凭借疼痛管理方面的专业和创新,由礼来将这款药物带给患者最合适不过了。”

  疼痛管理市场广泛

  在疼痛控制领域,礼来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一家巨头公司,也是偏头痛预防药物CGRP抗体竞争的一个主要参与者。尽管其galcanezumab(潜在的新类型CGRP抑制剂,用于丛集性头痛和偏头痛,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但安进、梯瓦、Alder等对手都咬的很紧。另外2013年礼来投人18亿参与辉瑞的NGF抗体tanezumab的Ⅲ期开发,决心进入更广泛的止痛市场。

  偏头痛是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根据WHO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的人曾出现过偏头痛,甚至有2-4%的人口每月有超过半月的时间受到偏头痛干扰。仅在美国有超过3600万偏头痛患者。目前用于环节偏头痛的药物主要是色胺类药物,即5HT类似物。尽管这些药物效果很好,但选择性不高,不能长期使用,而且很多患者不耐受或用禁用并发症。Lasmiditan是选择性5HT1F激动剂,没有其它色胺药物的5HT1B、5HT1D活性,因此可能安全性更好。

  老药ZL过期,新药市场恐被压缩

  CoLucid公司已经完成了两个关键性的Ⅲ期临床试验中的第一个。第二个Ⅲ期临床试验(SPARTAN)的数据预计将于2017年下半年发布。如果这项临床研究获得成功,那么可能会在2018年向美国监管部门提交lasmiditan的相关批准。

  如果lasmiditan被批准,它会成为领域内首个(first-in-class )的利用新型作用机制治疗偏头痛的创新疗法。这一产品不仅会对那些不满足目前治疗方案的偏头痛患者有帮助,对于心血管疾病或者有类似疾病风险的患者来说,更是带来了福音。

  但尽管如此,Lasmiditan上市也未必会迎来万人空巷的局面。据悉,目前所有色胺类药物都已经ZL过期,势必会有许多企业开始销售这类的仿制药品。如果Lasmiditan要按照新药卖高价(估计价格是老药的50-100倍)的套路出牌,那个它的受众可能多集中在对色胺类药物不耐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CGRP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偏头痛的发病概率,Lasmiditan的市场份额有可能进一步被压缩。有专家预计Lasmiditan到2022年的销售额在5亿美元左右。

  一直以来,在研产品的出售对大公司来说都是很艰难的决定。礼来将Lasmiditan卖给CoLucid的时候,售价仅100万美元。此前卖给Cubicin的daptomycin也仅几百万美元,价格非常便宜。对于礼来这样的巨头公司来说,这点钱无足轻重,但当这些产品在别人手中成为重磅药品,卖药的决定就会收到多方的质疑。在生物医药领域,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辉瑞把自己的PARPi卖给了Clovis又不得不花高价买了Medivation的同类药物,卖给Puma的Neratinib也曾有人质疑辉瑞的眼光。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以前药物相对容易找到替代药物,市场对低成本、低风险的me-too药物比较友好。而近年来,找到有价值新药的难度直线上升,所以很多大药厂开始向小企业战略性转让自己不愿继续开发的项目。尽管从价格层面上并不如直接转让可观,但一旦药物成功上市,公司还是可以获得一定市场权益,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去年对冲基金Ramaswamy从武田免费拿到两个在研药物成立了Myovant,如果药品成功上市,武田将获得药品在亚洲的市场。这种产品通常已经经过高度优化和各种实验鉴定,雪藏起来实在可惜。转让给愿意承担开发风险的企业是个物尽其用的好政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