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这个夏天还会闹“电荒”吗?

2023.7.27

  如何向市场要电

  在不同省份的迎峰度夏保供方案中,都不乏需求侧管理的内容,也就是要求用户“节电”。

  国网浙江电力今年新增加了“空调负荷”以及“移峰填谷”两项新内容。国网浙江电力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目前,浙江空调负荷约占全社会用电负荷的33%。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将通过远程柔性调控和大数据监测管控两种方式开展空调负荷调控工作。这样的调控主要针对公共机构、商业楼宇等公共场所。

  “如果居民空调负荷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可以避免全部由工业企业买单的情况。”有地方供电局人士表示。

  但无论是工商业用户,还是居民用户,似乎都缺少足够的价格刺激。

  袁家海告诉记者,尽管工商业用电已经取消目录电价,但是中长期协议电价某种程度仍然起到目录电价作用,一般在每年年底签订明年的中长期协议,固定电价无法反映电力供应紧张时用电成本上升,如果中长期协议电价与现货价格差异较大,就无法起到通过价格信号激励工商业用户优化用电行为的作用。

  在市场化交易的电量中,长协与现货的比例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前述售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发挥中长期协议“压舱石”的作用,国家能源局将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占比确定在80%~90%之间,现货交易约占10%左右。“从规则制定者的角度而言,希望电力市场平稳过渡,如果现货交易比例过高,势必造成一些电厂、售电公司‘搏杀’现货,可能导致价格忽高忽低。”他认为,当下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不是扩大现货市场的规模,而是完善规则。

  而更大的矛盾可能在于当前“计划电”与“市场电”并存的格局。

  电改在工商业用户一侧的推进速度,要远快于居民、农业用户一侧的改革。2021年10月发布的“1439号文”提出,有序推动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取消原来由政府制定的工商业目录电价。明确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户要全部进入,其他用户也要尽快进入。但是目前居民、农业用电仍然全部由电网企业统购统销,并且执行目录电价。

  “电改,或者说建设电力市场的目的是什么?发现价格,但目前只发现了一部分价格。”有电力市场资深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感慨,用户侧的价格没有被充分发现。

  这背后其实是长期存在的“交叉补贴”。2015年新一轮电改启动之初,国家发改委便曾指出,中国电价客观上存在工商业补贴居民、城市补贴农村、高电压等级补贴低电压等级等政策性交叉补贴的情况。

  居民、农业用电依然是“计划电”,不仅不利于发现这部分用户的价格,而且与另一部分“市场电”的矛盾也在加剧,一个集中爆发点便是“不平衡资金”的产生。

  “各个省份需要安排优先发电机组,确保居民、农业用电,再由电网企业统购统销。但是如果优先发电机组无力满足居民、农业用电需求,电网企业便需要从电力市场购电。如去年浙江、安徽等省份的电网企业便从省间现货市场购电,但这部分高价购得的保供电却无法将成本传导给居民、农业用户,最终只能由工商业用户分摊,也就是‘不平衡资金’。”前述广东电力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不平衡资金一直存在。

  显然,电改需要在计划与市场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只有当市场机制理顺,用户才有更多动力节电。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