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霉菌毒素的现场测定

2020.3.04

红外光谱法对霉菌毒素进行快速、高效的测定

 

在本刊杂志的采访中,Boris Mizaikoff博士介绍了半定量红外光谱霉菌毒素检测分析技术的优点。

 

人物的话

“最理想的是在下一加工过程开始之前就知道霉菌毒素是否超过了产品允许的极限值。”

——Boris Mizaikoff博士,乌尔姆大学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技术研究所负责人。

 

LP《实验与分析》: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物,即便剂量很小,其毒性对人、畜还是有危害。那么,哪些霉菌毒素是最常见的?其诱因有哪些?

Dr. Mizaikoff:原则上适合于霉菌生长的地方都会有霉菌毒素。也就是说:不管是饲料还是食品,尤其是谷物和玉米,包括坚果、干果等都有可能滋生霉菌。尤其是在贮藏时,在适合霉菌生长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都可能导致储存产品的污染扩大。

因此,要保证食品和饲料的安全,理想情况下,最好在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之前, 对其进行各种极限值的指标检测。在‘MYCOSPEC’项目的框架内,我们首先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霉菌矩阵的数量。这一任务由掌握了霉菌毒素分析技术知识的合作伙伴--Krska教授和他领导的团队奥地利维也纳自然科学大学IFA Tulln(跨专业的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合作组织)、欧洲多国的中小企业(奥地利的ICC公司、英国的富为穆勒有限公司、西班牙的Cerveses La Gardenia公司和土耳其的SETBIR公司)在项目开始阶段合作完成的。

 

LP《实验与分析》:关于霉菌毒素的检测的技术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存在吗?

Dr. Mizaikoff:一般来讲,霉菌毒素的检验是在获得认证资质的实验室中进行的,采用的都是相对较复杂的检测方法,例如,质谱与色谱的联用技术。另外,也可以在样本制备过程中使用基于抗体技术的测定法。长期以来,霉菌毒素的检测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一方面没有专门针对小批量样本的制备方法,缺少可直接使用固体样本进行检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没有结构紧凑、便携式的分析仪器可供使用,以便实现半定量的现场分析。

 

LP《实验与分析》:在‘MYCOSPEC’项目中,科学家们正在开发红外激光光谱技术的快速检测法。此法是如何进行测定的?与常规方法相比有何优势?

Dr. Mizaikoff: 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激发振动谱来快速鉴别分子的光学分析方法;因此,红外光谱也常常被人们称为‘分子的指纹’识别方法。比如针对干果或它们的萃取物这样的复杂基质,能够提供复杂的红外光谱图像,当然也提供了其分子污染的信息。利用合适的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可以测定光谱的污染率。

我们研发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CL)除使用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中的黑体辐射技术之外,还使用了已得到较广泛应用的现代化激光技术。它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能得到最佳的信号噪声比,而且此分析仪外形尺寸非常紧凑。

我的研发团队已经在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和过程分析中对这种仪器的应用进行多年的研究。在Mycospec项目中我们与德国MG Optical Solutions公司、西班牙Iris公司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在霉菌毒素分析中尝试使用相对较新的激光技术。未来的分析仪是基于我们开发的薄膜光缆技术的分析仪;是对QCL量子级联激光器最为理想的试验分析基础装备,能高效的完成液体(例如:葡萄干等干果的萃取液)以及固体(例如:磨碎的谷物和玉米粒)样本的光学分析。

 

LP《实验与分析》:Dr. Mizaikoff博士,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色块

Boris Mizaikoff博士简历

从2007年起,Boris Mizaikoff博士就担任乌尔姆大学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技术研究所的领导人。早年,Boris Mizaikoff博士曾在维也纳技术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任教时候,他重点研究:中等红外线波长光谱、量子联级激光技术范围内的光学传感器、生物测量传感器、纳米加工基础的微型化集成系统、多功能(纳米)分析检测系统和离子射线的细微加工技术、分离应用和传感应用技术、化学计量学、环保分析以及过程分析和生物诊断等技术。他参与撰写了大约200篇专业技术论文、获得17项专利并参与多个科学技术讲座文章的编写。


(转自实验与分析网)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