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最难挖的慢病管理“金矿” 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2019.8.12

  慢病人群庞大,但需求难聚焦。一批企业死在了掘金的路上。新的历史时机到来,或许会有一批掘金者真正挖到金子。

  “那绝对是一个金矿。”

  当谈到慢病管理,从数据来看,没有人会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目前,有3亿左右的中国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者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慢病医疗的费用占全国医疗总费用的70%以上——而这些费用,往往花在慢性病转急性期内的、一个人人生最后的18个月内。

  “但至今没有人知道如何成功地挖出金子。”

  一位从事医疗领域二十余年、经营的业务涵盖医药流通、医院管理、医保信息化等多个领域的人士,当提到慢病管理这一领域时,依旧这么感叹。小心谨慎的他,在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多年后,得出的只是“慢病管理轻易不能做”的结论。

  同样,经营连锁药店多年的杨帆(化名),在过去的十年内,一直想涉足慢病管理领域。在2014年到2018年间,他接待了多名兴冲冲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负责人。他们的方案,异曲同工:给来药店买降压药、降糖药的慢病患者们,免费赠送血压计和血糖测试仪,寄希望于患者每天上传测试数据,获取患者们大数据,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后来,这些公司的“下一步”,大多销声匿迹。那些“不拿白不拿”的患者,往往拿走了器械,但不上传数据。最终,这些企业钱烧完了,但赚钱的模式还没有探索出来。

  一位医疗领域的投资人一直在寻找慢病管理领域的成功案例,但至今,他依旧没有找到“价值观又正,又能赚到钱的”企业案例。唯一一个他觉得“对路子”的慢病大数据企业,其阶段性成功的标志,就是在2019年初融了1亿美元。

  在过往人们的经验中,慢病领域的掘金大户,似乎只有药企。2018年国内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类用药金额为226亿元,占10.0%;糖尿病用药金额为134亿,占5.9%。辉瑞的降血脂药立普妥,多年稳居国内医院用药榜首。

  有业内人士难免怀疑,慢病管理的“金矿”是一个凭空想象出来的宝藏。非传染性慢病,涵盖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多个完全不同的疾病特征和人群,其中大多数人患有不只一种慢病。在一位投资人眼中,慢病人群虽庞大,但难以聚焦,现有的医疗机构以发展专科为主,往往只针对慢病的急性期,而发掘新的商业模式极其困难,除非医疗领域来一场“颠覆式创新”。

  但“慢病领域无处下口”的境地,眼下正在出现变化。转机源于去年底今年初,在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开始实施、此后多地跟进的“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多个在公立医院销量良好的外资慢病原研药未中标,被价格低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取代。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无疑是慢病领域的“蝴蝶的翅膀”。这意味着,国家医保资金将省下数额巨大的慢病药品的费用,会出台政策,鼓励慢病管理领域创新,从而直接引导医疗机构的行为转变,加速医疗机构切入慢病管理领域;一些知名外资药企,为自己在公立医院销量受创的慢病药品另找渠道的同时,也会加速布局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的空白地带

  慢病知晓率和控制率低是中国慢病患者的特点。简而言之,知晓率低,就是许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慢病;控制率低,是那些即使知道自己得了慢病的患者,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也控制不好自己的血压和血糖。在《创新者的处方》一书中,形象地提到:“糖尿病患者一年仅与医生会面两小时,剩余8758小时更需要自我管理。”因此,这些患者往往得了严重并发症后直接进医院治疗,或者就直接死于慢病。

  不管是在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对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都及其重要且必要;但在现实中,最大的难题却是如何落地,在慢病管理理念上,仅如何落地就存在巨大的分歧。

  上海九悦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郭跃,另一个身份是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年,身为亚洲慢性病医疗协会副会长的他,想在国内寻找慢性病领域的一个群众性社团组织时,发现中国最权威的医疗类社团中华医学会下属的83个组织中分会中,有糖尿病学分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但没有一个慢病分会。最终,在2017年,在中国非公医疗协会下成立了慢性病管理分会。

  在慢病管理领域,中国疾控中心(CDC)以疾病预防为主。“即便在慢病领域内部,我眼中的慢病管理和CDC的慢病管理区别很大。如果把慢病比作一个水库的话,CDC是要在上游建一个大坝,医院是在下游捞尸体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一大片领域,应该还有许多探索的的空间。”郭跃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描述了慢病管理在现实中如何落地的理念之争。

  但在医生群体中,他们认为的传统慢病领域最重要的是“专业性治疗”,按学科分类的专业医生瞧不起疾控中心的工作,认为他们只不过去打打预防针和进行宣传教育;也认为他们对慢病的防治手段有限,例如在某些地区进行的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是对所有的居民进行减盐宣传,并呼吁餐饮业等减少食盐用量,虽然也有意义,但是实施时间漫长,效果难以衡量。“疾病的产生和多个因素相关,有的人生活习惯很健康,不抽烟喝酒,也不吃高盐食物,但依旧会得高血压和糖尿病。”一位医生谈起慢病的疾控型防治,略有不屑。

  在现代医疗机构,医生分布于各个专业科室,面对的是大多是出现并发症的慢病病人。“在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医生引以为傲的还是做肿瘤切除手术做的多漂亮,抢救危重病人多成功等,没有一个评价体系是关于管理慢病病人的。”一位医疗领域投资人说道。

  医疗机构对慢病管理的束手无策,根源在于对人体的理解。“究竟是把人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器官,还是当作一个整体?”在《创新者的未来》一书中,作者将慢性病分为以脑血管病、慢性肺阻为一类的需要多专科视角的疾病;和以糖尿病、高血压为主的只需单个医生就能确诊和治疗的疾病。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力求突破专科视角的局限,完成了“整合式诊所”的转型,即通过行之有效的机制将一个个专科医生组合起来“联合作业”,共同服务于作为“整体的人”。

  “美国部分医疗机构的转型,或许可为中国医疗机构实施慢病管理,提供一个思路。”一位医疗领域投资人说道。

  高成本低收益的掘金之路

  和慢病相对的急性病诊疗,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几乎现代医疗机构的所有设置,皆基于疾病诊疗。

  慢病管理的空白领域,却不比“建大坝”和“捞尸体”这两种极端方式更容易。慢病人群虽然人数众多,但这块“金矿”,却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不同的病种分散于不同的山头。而且肉眼不可见,需要企业制造不同的“探测仪”去发现,即便成功制造出探测仪,发现了金矿所在地之后,还要想办法把金矿挖出来。上述那位纵横多个领域的医疗界人士觉得最大的难题是,“慢病领域的(对有支付能力患者的)技术性探测,没办法仅用AI等‘轻资产’的方式完成,必须要下沉到医疗机构或药店等场景,成本非常高且效果难以预计。”

  这个难题即使在慢病管理领域比较先进的国家,依旧没有一条完美且成熟的可复制之路。

  以美国公司Livongo为例,这家7月26日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专业糖尿病管理企业,虽然市值已超过30亿美元,但在每年营收不断增长的同时,亏损也日益扩大。这家公司为了获客,不仅为用户赠送血糖仪,而且无限量提供血糖监测试纸,为了鼓励用户持续测量血糖、进行健康管理,还设计了可换取购物卡的点数系统。更大的成本在于人工成本,不断增长的19.2万(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客户需要大量的人工服务。这种模式类似于伊齐基尔·伊曼纽尔在《未来的处方》中提到一个有效的慢病管理的案例:“没有什么高科技, 也不复杂,只靠很多很多的人际互动保证每个高成本、 高风险患者始终获得基本的医疗。”

  但一个用户每月65美元的费用,现阶段难以覆盖公司的支出。这家公司的对未来的期待在于,商业保险机构如果能够看到糖尿病管理对医疗费用支出的节省,将会大范围增加用户规模。

  在慢病领域,医药耗材公司的发展越来越缺乏想象力,急需完成“下沉式”转型。

  以2002年成立,2012年于创业板上市的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300298.SZ,以下简称“三诺生物”)为例,这家公司主营血糖监测系统的术研发、生产以及销售,被称为“中国血糖仪第一股”。从2017年开始,也开始在药店,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推广“三诺分钟诊所”,主打抽40微升的血,费时5分钟,就可以检测血糖、胆固醇等8项检测,完成体检结果,但此后如何完成患者的健康管理,如何完成产品闭环,却没有详细的说明,也没有后续进展。“没有真正下沉到医疗领域之前,这些公司都不知道医疗有多难。”一位业内人士提及三诺的分钟诊所时感叹。

  见多了这类公司的药店的负责人杨帆点出:这类公司的逻辑是,想要用药店场景,精准找到慢病患者,或收集慢病的大数据,或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健康管理,时至今日,却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

  “生意就是生意,是要赚钱的,长期送耗材或者送检测,只能培养出一些“不要白不要”的患者,并没有找到愿意为你的服务付费的人,这不是做生意。”他说。c端获客的成本高企,一些企业逐渐开始找新的场景和方式获客,开始和医院、药房等谈新的合作。

  一种新的卖药方式?

  有一家在年初融资一亿美元的大数据慢病管理企业找到杨帆,想要进行慢病管理上的合作,即让杨帆的药房进驻他的平台,在这家企业的平台上,把药卖给平台上的慢病患者。

  在签订合约后,杨帆就后悔了。“他们掌握了我销售药品的信息,很可能会绕过我,自己直接卖。”做了多年医药销售代表,和各大药厂合作多年的杨帆,对此深感不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这些数据企业想从药房和医院平台获客的难度。

  一直关注慢病领域多年,但觉得进军慢病领域时机未到的杨帆,在去年中国实行药品4+7城市集中采购时,忽然觉得“时机到了。”中国实行的药品4+7采购,主要是集中在公立医院的慢病药物领域,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价格低廉的国内仿制药中标,代替原来在公立医院销售量巨大的外资药。在过去几十年销售良好的慢病外资药,因此退出医院。但有一大批习惯了购买外资药的患者,拒绝使用仿制药,却急需医院之外的渠道购买之前习惯服用的外资药。这些有购买意图的患者,是企业急需寻觅的群体。

  一些药店经营者口中的“大厂”开始找到杨帆,谈慢病药品进驻杨帆药店的事宜。此后,药店将成为外资慢病药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如何精准地找到更多急需外资药的慢病患者?杨帆刚好结识一个想要进军大健康领域的某省国企,他迅速和这家国企的相关负责人谈了自己的想法,分析慢病药品即将在药店渠道“爆发”,说服国企和他合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从医疗机构那里获取大数据,把那些外企药品卖给寻觅外资药的病人们。“卖药还是更直接的赚钱的方式,但平台一定要做最好的药,获取有购买力的患者。”

  从医疗端切入

  慢病管理领域里,最大的挑战来自医疗供给端。没有医疗管理运营经验的企业,一旦下沉自建医疗机构,极易溺水;在专科领域发展强劲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自我革命的必要和动力都不足。“不聚焦”的慢病管理,如何在医疗供给端精准落地、成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在多方探索中,基层医疗机构成为有意进军“慢病管理”的最优选择。

  在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的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院长徐翔觉得对于县级公立医院来说,慢病管理现在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以前,慢病是一个病种,以医疗为主,健康管理为辅。进入医共体时代,慢病管理非常重要,也是改变集团医保消耗的重要内容。”

  一位医院管理集团的人士,回忆多年来托管基层医院的经验:他曾经托管过一家县级医疗机构,十年前营收是2000万,十年后依然是2000万。面对“为何十年内营收无增长”的质疑,他回应:“这地方山清水秀,人们很少生病,十年来人口也没有增长,医疗业务收入怎么会增长?”这个问题让他意识到,如果以“治病”为主的医疗增长模式陷入瓶颈,那么,转向居民的健康管理,也是医疗的重要任务。

  同样,郭跃认为,慢病管理现在反倒是基层医院的一个巨大机会。“一个二级医院做不了肝癌手术,没有能力做心脏搭桥手术,如果有能力把周围的20万人搞得健康一点,做一些‘维修’的工作,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在过去四年,九悦医疗在长三角地区收购并管理了多家综合医院,以“1+x”模式为核心,“1”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病,X是特色专科。尽可能满足区域内的核心客户——她今年来做白内障,明年可能又会因骨质疏松就诊,很可能她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种病人容易成为医院“粘度”极高的病人。对于筛查出肿瘤的病人,医院会将这类病人快速转诊至专业对口的三甲医院,三甲医院也需要这类病人提升自己的专业——实际上,这打造了一个分级诊疗的生态闭环 。但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医院优势专科、医疗人才构成却不尽相同,使“样本式可复制性”难度增大。即便如此,这种探索不失为慢病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