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用“微调”撬动国际标准——记宁波检科院研究员陈先锋

2017.5.19

  近日,宁波市政府发布通告,对2016年度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科技创新推动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进行表彰,80个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先锋获得科技创新特别奖,他以我国“禁止进出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系列有害生物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检疫处理技术。他的研究成果在全国70多个口岸得到推广和应用。

  “其实我的工作很简单,主要就是针对外来有害生物,解决检测难、鉴定难、检疫处理难的三难问题;使有害生物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除得净。”陈先锋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植物检疫科研工作已有20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建立的技术、标准、ZL等已经在全国22个省(市)的73个口岸示范推广应用,累计产生间接经济效益3.39亿元。

  严把国门 截获重大植物疫情

  宁波梅山口岸是全国第二个、华东地区唯一一个进口罗汉松特定口岸。自获批以来,进口罗汉松业务高速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已累计进口罗汉松16640余株。

  2013年4月,宁波检验检疫局从进口日本大型罗汉松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可可花瘿病菌。

  陈先锋解释,该病菌侵染来源有带病种苗和病株的残枝落叶,病菌在病组织或土壤中可存活数年,通常通过土壤、繁殖材料(种子及营养繁殖材料)传播,能够造成植物根腐,堵塞维管束,在枝条上形成癌肿,造成萎蔫、畸形。“加强对可可花瘿病菌的检疫检验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病原传入传播,就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灾害。”

  此次疫情截获,不仅是全国首次截获该病菌,也是国际上首次在原非寄主植物上截获该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了可可花瘿病菌的为害寄主植物种类,对世界上防范该有害生物传播扩散,保护可可等相关寄主植物产业意义重大。

  质检总局随后发布《关于加强进境罗汉松可可花瘿病菌检疫的警示通报》,该截获被评选为2013年全国口岸截获TOP第二名。

  陈先锋利用创建的技术,截获了一大批重大植物疫情。全国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2种,质检总局为此发布警示通报11次。从荷兰进口的风信子种球中截获新纪录种——马铃薯黑胫病菌。近年来带领团队截获有害生物235种4727批次。

  在提升口岸服务水平方面,宁波口岸植物产品检测周期从30天缩减为5-7天,罗汉松的隔离周期从6个月缩减到3个月,陈先锋说,提高检疫技术和水平是加速通关最有力的保障。

  撼动权威 修改国际标准

  过去,国际上不太重视木质包装检疫,1982年松材线虫从日本传入了南京,后来逐渐扩散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0多个省市。

  “这个病害最早是在南京的中山陵发现的,被称为‘松树的癌症’。”陈先锋解释,这种有害生物主要是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在“传播”,被其侵扰的植物叶片变褐、萎蔫,枝干及整株枯死,导致危害面积逐年扩大,发生面积已达6万多公顷,累计造成损失上千亿元,已投入防治资金超百亿元。

  2003年以前,处理木质包装松材线虫的国际标准是采用40g/m3的溴甲烷在21℃环境下密闭熏蒸16小时,陈先锋团队对此产生了质疑,并亲率团队奔赴韩国做实验,砍木、熏蒸、分离、检验。

  陈先锋对这顽固的松材线虫持谨慎态度。果然,按原标准检疫处理一周后,更多的松材线虫“就地复活”。“虫卵并未被杀死杀光,等于埋下了祸害。”经反复试验,陈先锋调整了检疫处理的方案——48克/m3的溴甲烷,在21℃的温度下,熏蒸处理24小时。

  从剂量和时长上加大了力度,陈先锋的这个“微调”,撬动了国际标准的权威。

  “木质包装松材线虫溴甲烷熏蒸处理研究”成果被国际植保公约组织采纳,国际标准No.15《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控制准则》被修改,线虫被100%杀灭。目前,该标准已被多数国家采用。

  “修改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谈判,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和植物检疫领域的话语权。制定的标准规范了全国口岸相关高风险植物病原的检测鉴定方法。”陈先锋的这项突破研究改变了我国检疫检验领域缺少自主检测技术的被动局面。他所建立的一系列植物检疫及处理技术,加快了植物产品通关速度,积极应对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了植物产品进出境贸易。

  近几年,陈先锋建立了一系列有害生物准确、快速、高效的检测鉴定方法(66种)和检疫处理技术(5种),构建了分子检测和检疫处理技术体系,并转化为ZL、标准等进行推广应用,突破了我国部分有害生物无标准可依、难以准确鉴定的检测瓶颈,为我国甚至国际的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和检疫处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据透露,陈先锋和近30人的团队正致力于研究出入境主要农产品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个研究项目将持续至2020年。“科研是停不下来的。”陈先锋说,怎么样能够在港口快速检测植物疫病,如何在植检过程中对农林产品生产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如何在全国口岸产生示范效应,是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辆检测车,我们姑且称为‘移动的实验室’吧。我们希望这种植物检疫车,可以在口岸现场对货物实施基础检测,对每一种有害生物进行‘条形码’检测,进行基因片段比对;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希望建立起这样庞大的数据库,运用物联网、数据库、微流控、高通量等技术实现当场、快速、准确检验……”

  对于促进口岸植物检疫“有效把关、快速通关”,陈先锋的脑子里还有许多美好设想,他说,“国门就好像家门,把一辈子的时间耗在植物检疫科研工作上都不为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