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严谨!中国建国以来,国内学者首次从Nature撤回封面文章

2020.7.23

  来自缅甸北部约9千9百万年历史的琥珀中的骨骼内含物提供了对微小动物的软组织和骨骼解剖结构的空前洞察力,而这些动物通常不会在其他沉积环境中保存。在各种各样的脊椎动物中,先前已经描述了七个保存良好的骨骼遗骸的标本,所有这些标本(包括至少一个看似成熟的标本)都比从石器中回收的标本要小。2020年3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等人在Nature发表题为“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一个保存得非常好并且小巧的鸟状头骨,该头骨记录了一个新物种,该研究将其命名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gen.et sp.nov该物种似乎代表了中生代时代已知的最小的恐龙,可与规模最小的活蜂“蜂鸟”(Mellisuga helenae)匹敌。O.khaungraae标本保留了小型化限制的特征,包括颅骨融合的独特模式和类似于蜥蜴眼睛的形态。该物种的大小和形态表明了先前未知的生态。这一发现凸显了琥珀沉积物揭示脊椎动物体形最低限度的潜力。同时,该研究被选为Nature封面。最后,Giuliana Viglione在Nature发表题为“This miniature skull belonged to a 2-gram dinosaur”的点评文章,高度赞赏了该研究成果,同时指出该研究发现的恐龙可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恐龙。 

  2020年3月19日,对“史上最小恐龙”提出质疑的6位学者的评议文章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布。同时,他们也经原始论文通讯作者同意,将其提交给了《自然》杂志。(注:根据《自然》杂志投稿规则,评论文章须征得原文作者特别是通讯作者的同意)。此前,Nature封面刊登了中美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的研究成果。然而,仅24小时后,上述国内6位古生物学者便发表联名文章,对该研究结论提出十大质疑,并且认为“史上最小恐龙”很可能属于某种蜥蜴。

  2020年7月22日,邢立达等人撤回了Nature文章,据iNature了解,这是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学者(中国单位为通讯单位的文章)首次从Nature撤稿,这同时也要求对于学术的严谨性达到了更高的高度。

52627_202007230927361.jpg

  来自缅甸北部约9千9百万年历史的琥珀中的骨骼内含物提供了对微小动物的软组织和骨骼解剖结构的空前洞察力,而这些动物通常不会在其他沉积环境中保存。在各种各样的脊椎动物中,先前已经描述了七个保存良好的骨骼遗骸的标本,所有这些标本(包括至少一个看似成熟的标本)都比从石器中回收的标本要小。

52627_202007230928501.jpg 

Nature封面文章

  该研究描述了一个保存得非常好并且小巧的鸟状头骨,该头骨记录了一个新物种,该研究将其命名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gen.et sp.nov,该物种似乎代表了中生代时代已知的最小的恐龙,可与规模最小的活蜂“蜂鸟”(Mellisuga helenae)匹敌。 

  O.khaungraae标本保留了小型化限制的特征,包括颅骨融合的独特模式和类似于蜥蜴眼睛的形态。该物种的大小和形态表明了先前未知的生态。这一发现凸显了琥珀沉积物揭示脊椎动物体形最低限度的潜力。同时,该研究被选为Nature封面。发现的恐龙可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恐龙。 

52627_202007230934271.jpg

保存完好的琥珀化石  

  2019年5月24日,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杂志以封面论文+深度采访+视频的形式,报道了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团队在缅甸琥珀上的研究,阐述了中国科学家从缅甸和珠宝市场抢救琥珀的故事。文中所刊的7张琥珀照片全部来自邢立达博士团队的论文。 

Nature 头条报道 

  2018年7月18日,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团队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论文,发现了一个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蛇,这也是世界首例蛇类琥珀,这一研究成果被顶级科学期刊Nature头条报道。 

人形锦鲤 

  邢立达博士团队已经发现了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第一枚古蛇琥珀,成功集齐七龙珠。遇到一个这样重要的琥珀化石可能就要用掉一生的运气,而邢立达博士不仅遇到了7个,而且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因此邢立达博士也有了“人形锦鲤”的外号。 

一己之力拉升学校排名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微介绍,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当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中提升迅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邢立达博士毕业并留校,提高学校学术成果

52627_202007230941331.jpg

52627_202007230942171.jpg

本期Science杂志封面

  陷入困境的宝藏 

  春天阴沉的早晨,恐龙鼎盛时期形成的琥珀的交易市场在缅甸的这个边境城市逐渐展开,这些琥珀散落在数百张桌子上,店面铺开桌布上,以及商店的玻璃柜台下。商家兜售着各种原始琥珀,以及琥珀制成的工艺品。一些人在这些琥珀中寻找珍品,另一些则通过智能手机拍摄,为远方的买家进行展示。 

  而对于科学家来说,这里不仅仅是购买吊坠或手镯的地方。3月的一个早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邢立达在一张桌子上停下来检查一只白垩期中期的高尔夫球大小的琥珀中的蟑螂,它四肢曲线完整,看起来比现在蟑螂更小,身体也更窄。经销商报价900美元。邢立达认为这个价格OK,但他继续往前寻找更稀有,更具科学价值的琥珀去了。

52627_202007230945141.jpg

邢立达(右) 

  长着一张娃娃脸,有点婴儿肥的邢立达,还是一个拥有260万微博粉丝的网络达人,因为在恐龙领域的研究而成名。 

  去年,邢立达发表了25篇科学论文,以及一部与恐龙有关的奇幻小说,并由超级科幻作家刘慈欣撰写序言。和其他一些中国古生物学家一样,邢立达也因在琥珀中所取得的非凡发现而受到青睐,他发现了琥珀中的原始鸟类、羽毛、蜥蜴、蛙、蛇、昆虫,甚至是恐龙。所有这些差不多一亿年前的琥珀,都来自缅甸边境。

  2014年,邢立达“潜入”缅甸,希望能看到那些吸引他的琥珀的来源——缅甸克钦邦的塔奈镇附近的矿山。几十年来,缅甸军队和当地的克钦独立军,一直在控制当地利润丰厚的资源,如玉石、木材,以及最近的琥珀。外国人不得进入塔奈镇,为了进行秘密访问,邢立达在朋友的帮助下,穿着当地传统服饰,跨越边境约110公里才得以进入。

52627_202007230946261.jpg

  琥珀所在的矿场在荒芜的山坡上,矿井深达100米,矿井直径仅仅够容纳一个瘦小的工人,矿井条件非常简陋,一旦发生事故受伤,也只能自己做医疗护理。

 52627_202007231009341.jpg

  2014年,邢立达开始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买家网络,教他们发现琥珀中的白垩纪鸟翼,或者根据爪子判断一只脚是来自蜥蜴还是恐龙。一旦获得提示,他就会向相关专家发送照片,进一步弄清楚琥珀是否具有科学价值,然后决定是否购买。 

  一旦一个琥珀中被发现存在鸟类,价格就会上涨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起初,邢立达用自己的钱购买这些琥珀。后来,他说服了他的父母,卖了他们在中国南方的房子,然后用这笔钱在2016年和朋友们创建了一个名为Dexu古生物学研究所的非营利组织,用于收购和收藏古生物琥珀和化石等标本,并为其他科学家提供研究标本。

52627_202007230949321.jpg 

Dexu古生物学研究所网址:http://www.paleodexu.com/

   此后,邢立达通过这些琥珀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论文,在构建了这一网络后不久,有经销商向他发送了一张内部含有一只鸟的琥珀,报价差不多相当于一辆新宝马,但邢立达还是买下了。 

  这是一只跟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小鸟,琥珀保留了前所未见的皮肤和羽毛特征,甚至可以揭示它的内部细节。这是观察鸟类进化的一个全新窗口。 

  邢立达在一家经销商的琥珀商品中发现了一只幼鸟,琥珀中的翅膀非常精致,爪子也很明显,清晰可见。但经销商要价实在太高,差不多145000美元。

52627_202007230951221.jpg

  除了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有钱的私人收藏家喜欢收藏有价值的琥珀。他们收藏珍惜的琥珀标本后,往往愿意借给科学家进行非破坏性的研究,这些私人收藏者的名字也出现在了PNAS、Science Advances这些顶级期刊的论文作者中。他们还计划建立私人博物馆,展出这些收藏的珍惜琥珀标本。


邢立达

52627_202007230952311.jpg

照片由邢立达提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