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与研究进展

2021.6.11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人体固有的免疫细胞,具有多种功能,见于多种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结缔组织病、肉芽肿和肿瘤等。还有一些疾病,也伴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发病机制不明,如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通常是由于周围血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被发现的;可以大概分为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固有疾病,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以及疾病涉及嗜酸性粒细胞,如寄生虫等感染、药物与生物化学过敏、胶原性与免疫性疾病、各系统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目前,人类对于嗜酸性粒细胞性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对后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1879年,Paul Ehrlich发现该细胞内的颗粒可以被伊红等酸性染料深染,从而命名为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发生涉及骨髓祖细胞分化、增值、嗜酸性粒细胞再循环的流动、粘附、迁移、在组织的生存与破坏等。嗜酸性粒细胞能产生多种促炎症介质及免疫调节分子。它们通常定居在黏膜组织,在Th2型免疫应答过程中,来自骨髓及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被募集到炎症部位。以前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促炎症细胞,主要参与宿主抗寄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及过敏性疾病的免疫病理过程。最近研究表明,它们也参与了组织动态平衡的维持、针对特定微生物的适应性及固有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因此,有理由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白细胞。依赖于其定位和活化状态,它可以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全球最常见的病因是蠕虫感染,而在工业化国家最常见的病因是过敏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被认为是参与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和Th2型炎性免疫病理过程的终末细胞,然而近年研究改变了这种看法,现在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白细胞。然而,这些新的认识并不能否认嗜酸性粒细胞尤其是人类嗜酸性粒细胞是具有促炎和损伤作用的效应细胞。如今,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一些疾病嗜酸性粒细胞还是主要的效应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发育涉及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增值与分化,而嗜酸性粒细胞向组织的迁移则涉及嗜酸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活化。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理解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