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药物变态反应的反应类型

2022.6.07

  在变态反应发生过程中,由于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质、进入体内的途径、作用部位、以及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引起不同的组织改变和临床症状。Gell与Coombs氏结合实验与临床两方面的事实,把各种变态反应分为四个类型。这是已被广泛接受的分类,它也适用于药物变态反应,现简述如下:

  Ⅰ型─即发型反应

  本型又称为过敏症型反应,好发于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参与反应的抗体为IgE。易感性个体的B淋巴细胞在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逐渐增生转化为浆细胞,分泌IgE抗体。IgE抗体具有亲同种细胞性,当IgE过多时就吸附并固定在皮肤、鼻、咽、声带及支气管黏膜组织的肥大细胞表面和血液中嗜碱性白细胞的表面,此时机体即被致敏。自抗原进入体内到IgE固定于靶细胞表面所需的时间,就是临床上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虽接触抗原但不发病。一旦已被致敏,如再次接触该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后会激活细胞内酶,导致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慢反应物质(SRA-S)等药理活性物质。同时,血浆激肽形成酶使血浆蛋白形成血浆激肽。这些药理活性物质对靶组织的作用,可综合为以下几种:(1)毛细血管扩张;(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平滑肌痉挛;(4)腺体分泌增加;(5)血压下降;(6)多形核白细胞从血管迁移并集聚于组织内;(7)嗜酸性白细胞集聚。

  上述作用的结果,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反应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常见临床反应包括:(1)过敏性休克(2)荨麻疹:可作为全身性症状之一出现,亦可单独出现。应注意不是所有的荨麻疹都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有的可能属于假变态反应性或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性)反应,外伤和寒冷也可促使药理活性物质释放,引起荨麻疹。(3)血管性水肿(4)喉头水肿(5)非皮肤反应: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Ⅱ型─细胞毒型反应

  本型反应是指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或固定在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相结合,在有补体或某些单核细胞存在时而引起的病理性损伤。司眠脲引发的紫癜是典型的Ⅱ型反应,也是药物引发紫癜的确切例证。司眠脲(药物)进入体内分布于血液中,附着于血小板上形成药物与血小板的结合物,此结合物有抗原性(单纯的药物半抗原无抗原性)。B细胞受到此种结合物的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IgG与IgM抗体。当再次使用该药时,此结合物与IgG、IgM相结合,在补体参与下使血小板溶解,或通过血清的调理作用促使吞噬细胞吞噬此种结合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相似的机制也可导致溶血性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有些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药疹,也可能与本型机制有关。

  常见临床反应包括:(1)紫癜(血小板减少所致者)(2)大疱性药疹(3)非皮肤反应如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Ⅲ型─血管炎型反应

  本型又名免疫复合物型。参与此型反应的抗体有IgG或IgM。抗原抗体相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有这样的特性:即当抗体显然多于抗原时,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此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当抗原显然多于抗体时,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此复合物不易被吞噬,不能从血液中被清除。

  本型变态反应产生的过程是:可溶性免疫复合物随血液流动先沉积于各器官的基底膜或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集聚──中性粒细胞吞噬复合物后释放溶酶体酶。其中组织蛋白酶消化基底膜,弹力纤维酶破坏血管弹力层,这些酶作用的结果导致血管及邻近组织的损害。此外,还可引起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使局部水肿和炎症现象加剧。

  当不溶性复合物未被除尽而沉积于局部组织时,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导致坏死性血管炎,称为Arthus现象。因反复注射青霉素所形成的局部坏死,即属此种反应,但很少见。

  导致此类反应的药物除异种血清外,青霉素类、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及其它许多药物全有可能。

  常见临床反应包括:(1)血清病样综合征(2)变应性血管炎(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4)非皮肤反应包括变应性肾小球肾炎等。

  Ⅳ型—迟发型反应

  此型也叫结核菌素型反应,是由细胞介导所产生, 无抗体参与。机体的T淋巴细胞与进入体内的抗原初次接触之后即开始分化、繁殖,最后形成免疫效应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此时机体即被致敏。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致敏淋巴细胞即与抗原发生反应,释放一种或几种淋巴细胞介质,如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迁移抑制因子和激活因子、淋巴毒素、皮肤反应因子、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由于这些介质的作用,吞噬细胞在反应部位集聚,吞噬破坏抗原或含有抗原的靶细胞,于是产生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皮肤反应因子则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常见临床反应包括:(1)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由接触各种外用药及其它简单化学物质引起;(2)湿疹型反应:药物内服或注射引起;(3)发疹型反应(4)斑丘疹型反应。

  上述分型是免疫学的分型,多少带有人为的成分在内。临床上实际出现的变态反应往往不是仅限于某一型,常常包括两种类型以上的反应,例如:荨麻疹型反应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血清病型反应的一个症状出现。许多由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病人,除可伴有肝、肾病变之外,还可有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变态反应和一般的免疫应答一样,同样可引发Gell and Coomb分类中的各种反应。就某一反应而言,很可能涉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制,但通常以一个为主。青霉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可以引发Gell and Coomb分类中所有的各种反应,其所致的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反应;大剂量青霉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属Ⅱ型反应;青霉素所致的血清病样综合征则属于Ⅲ型反应;局部外用青霉素所致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属Ⅳ型反应。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