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ell Rep:用CRISPR/Cas诱导基因组结构变异

2015.2.11

  2月10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Deletions, Inversions, Duplications: Engineering of Structural Variants using CRISPR/Cas in Mice”。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创新性地使用CRISPR/Cas技术,在小鼠中快速而有效地产生基因组结构变异(SVs)。

  基因组结构变异(SVs)是基因组DNA中大范围的结构差异,大小从几个kb到整个染色体。SVs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我们的基因组变异,它们往往与疾病有关。当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序列中时,它们可能会影响蛋白质序列,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和稳定性。当包含一个或几个编码单元时,缺失或重复可导致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此外,有研究表明,SVs可能通过破坏适当增强子-启动子相互所有所必需的基因组结构,而干扰基因调控。这种重排可能导致WT相互作用和/或异位增强子-启动子相互作用的缺失,从而导致基因误表达。为了对这多种影响加以区分,并研究它们复杂的分子病理学,就必需建立SVs的体内模型。

  SVs可被辐射诱导(通过诱导双链断裂),但这是一个随机过程,不能被靶定到特定的基因组区域。到目前为止,等位基因序列(包括大DNA片段的重构)已经从小鼠染色体中loxP靶向位点的顺式重组而获得。然而,这些方法费时费力,涉及loxP序列的靶定和随后小鼠与Cre工具属的杂交,这个程序至少要12个月。最近,锌指核酸酶(ZNF)或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已经被证明可在哺乳动物中诱导几百个kb的靶向SVs。可在斑马鱼中获得多达1Mb的体内染色体倒位和缺失。然而,据我们所知,这些方法并不适合在小鼠中产生大的结构变异。这可能是由于产生特定ZNF核酸酶或TALEN的过程相当缓慢,需要专门的知识。

  最近发展的CRISPR/Cas技术已经使基因组编辑技术得以更广泛的使用,延伸阅读:厦大学者利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疟原虫基因组。从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即在不同的模型系统中诱导SVs。事实上,两个合成的引导RNAs(sgRNAs)——靶定一个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置,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诱导染色体倒位和缺失。例如,Xiao et al. (2013)通过向斑马鱼胚胎中直接注射sgRNAs和Cas9,从而诱导斑马鱼胚胎中1.5kb的缺失。同样的,在HEK293或小鼠eurythroleukemia (MEL)细胞系中也获得了更大的结构重排,包括缺失、插入和易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中使用CRISPR/Cas技术,开发出一个10周流程——他们称之为CRISVar (CRISPR/Cas-induced structural variants),能够在小鼠中有效地产生缺失、倒位和重复。研究人员能够在ESCs中使用CRISPR/Cas系统,靶定范围在1kb到1.6Mb之间的基因组间隔。此外,该研究小组还表明,携带这些突变的ESCs,可用来制备嵌合体动物。最后,研究小组表明,在Laf4和Epha4基因座上,CRISVar能模拟人类致病SVs,并评价一个大基因沙漠(gene desert)的调控影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