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纳米粒子搭载用于荧光引导的肿瘤三模态治疗

2020.8.11

   肿瘤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质性给肿瘤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临床抗癌研究的热点已从单一治疗转向联合治疗。因此,具有内腔和膨胀表面积的中空介孔结构成为了药物输送系统研究的热点,在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三聚氰胺荧光染料并且是一种典型的光敏剂。然而,自由的ICG分子不能有效逃避血液清除,容易在水溶液中结块,从而严重影响光热疗法(PDT)的疗效和荧光成像能力。普鲁士蓝(PB)类似物作为光动力疗法(PTT)介质因其独特的抗氧化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空介孔PB (HMPB)纳米球体作为药物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可控的药物扩散。然而,只有化疗药物被封装在HMPB NPs腔内用于肿瘤化疗。此外,原始PB表面上的官能团与其他治疗分子的表面结合能力有限。因此,将HMPB纳米平台功能化的是实现协同效应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

   近日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薛鹏教授和康跃军教授团队共同开发了一种肿瘤药物的新颖方法—基于HMPB的多功能纳米材料的三模态治疗,将ICG和DOX加载到HMPB NP,得到了复合物HPID NPs,在红外激光的照射激发下,实现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和光热疗法的联合治疗。

   HPID NPs经静脉注射后,因其增强渗透率和保持性迅速在肿瘤部位积累,并通过胞吞作用在细胞内内化。高反应性光热治疗使药物快速、可控释放。荧光ICG还可以实时监测纳米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指导和评估治疗方法。与单独应用的任何疗法相比,这种HPID NPs介导的三模态治疗方法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潜力。

  图注:荧光示踪HPID NPs在体内的生物分布:(a)荷瘤(背部)BALB/c小鼠静脉注射HPID NPs记录72h的亮场(BF)和荧光(FF)图像; (b-c)在静脉注射(b) HPID NPs或(c)游离ICG,24小时后剥离的器官和肿瘤的亮场和荧光图像;(d-e)静脉注射(d) HPID NPs或(e)游离ICG, 24小时后切除器官和肿瘤的荧光强度。

   该研究于2019年3月以题为Indocyanine Green-Modified Hollow Mesoporous Prussian Blue Nanoparticles Loading Doxorubicin forFluorescence-Guided Tri-Modal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ancer发表在《Nanoscale》上。这也是继《Appl. Mater. Interfaces》 和 《Acta Biomaterialia》之后,近一年内康跃军老师及薛鹏老师团队发表的又一篇力作!其中所有上述已发表的文章中,小鼠体内荧光活体成像皆由Vilber生产的多功能成像系统来完成。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