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脑性瘫痪(二)

2021.8.07

  步骤六  脑瘫的临床类型

    痉挛型:在脑瘫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患儿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卧位时膝关节、髓关节呈屈曲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或低头。坐位开始时头向后仰,以后能坐时,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曲,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腱反射亢进或活跃,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巴氏征仍阳性。

    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说话时口齿不清,重音、速度、节律不协调,说长的句子时不恰当的停顿。手足徐动型脑瘫智力障碍不严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不表现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

    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活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作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摇晃,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此型不太多见。

    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常易于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但肌张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本型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混合型: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于一个病儿身上,称为混合型。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混合存在。两种类型表现程度可能一轻一重,或大致相同。

    并发症:脑瘫小儿除运动障碍外,常合并其他功能异常。 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力障碍、小头畸形、癫痫、关节脱位、听力障碍、脑积水等。智力低下是运动障碍以外最常见的异常情况,尤其是痉挛型四肢瘫、强直型及肌张力低下型最常见到。智力低下程度不等,手足徐动型合并智力低下则较少见到或程度较轻。

    [治疗程序]

    治疗原则

    (l)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尽早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疗效。

    (2)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地促使小儿产生正确运动。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益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也需进行干预。还要培养患儿对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及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治疗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长和医生应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培训计划,评估训练效果,在医生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训练方法。

    功能训练这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手段。脑瘫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功能训练。包括躯体训练、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利用机械的、物理的手段,针对脑瘫所致的各种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进行一系列的训练,目的在于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如有听力障碍要尽早配制助听器,有视觉障碍时也应及时纠正。

    矫形器的应用:在功能训练中,常常需用一些辅助器和支具,矫正小儿异常姿势,例如行走矫形器可促进足踝骨骼生理排列,并可降低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度。合适的矫形器还有抑制反射的作用。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目的在于矫正畸形,改善肌张力,恢复或改善肌力平衡。手术包括:肌腱手术(如跟腱延长术)、神经手术(如闭孔神经前支切除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骨关节矫形手术等。

    物理疗法:包括水疗及各种电疗,患儿在水中能产生更多的自主运动,肌张力得到改善,对呼吸有调整作用,有助于改善语言功能。

    药物治疗近年来对治疗采用了标准化系统评估,使疗效评估更进一步。肉毒杆菌毒素对于提高痉挛病人的粗大和精细运动有效且安全,疗效可持续3~4个月。口服药物包括地西泮、巴氯芬、丹曲林、盐酸替扎尼定等。地西泮能有效降低肌张力,但有引起流涎和镇静作用;巴氯芬作为γ-氨基丁酸的拟似剂,可用于痉挛、僵直、张力障碍,缺乏认知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但要注意突然戒断可引起幻觉和惊厥,对小婴儿有促发惊厥发作的报道。对于锥体外系型脑瘫,药物治疗可有效调节纹状体多巴胺的活性,例如氯硝西泮、利血平和丁苯喹嗪可用于舞蹈症,安坦、左旋多巴或卡比多巴(甲基多巴肼)等,则可用于张力低下、手足徐动症和运动徐缓。

    [注意事项与临床经验]

    1.母亲甲状腺功能对胎儿脑发育的影响日益得到重视,母亲甲状腺激素可透过胎盘通过多重机制影响胎儿脑发育;严重母亲缺铁性贫血也将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小头、痉挛状态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近来应用选择性头部低温,对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得到肯定。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有希望成为神经保护最有效的手段。

    2.脑瘫类型比较多,有时数种类型可同时存在一个病儿身上,以致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即使只属一种类型又由于波及的部位不同,症状又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年(月)龄阶段,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年龄越小此特点越突出。一些脑瘫小儿仅表现为运动障碍,但也有一些脑瘫患儿合并其他异常(如智力低下、癫痫等),以致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CT、MRI及脑电图不能起主要作用,CT及MRI可以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但不能据此肯定或否定诊断。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3.影像学诊断常常关系到下一步的诊断选择。例如锥体外系脑瘫,在MRI上发现有苍白球异常时,需进一步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对于MRI上提示有大脑发育畸形的表现,如无脑回、脑裂畸形等脑移行异常时,应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明确病因并预测其再显危险性。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