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徐健教授:基于人体第二基因组的疾病诊断与预防

2016.4.18

  2016年4月1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年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沪西大剧院圆满开幕。此次大会第二天,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持多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来自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单细胞中心的徐健教授作为报告人向我们做了题为“基于人体第二基因组的疾病诊断与预防”的精彩报告。

  人类共生微生物群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徐教授提出了一个猜想,可否以人类口腔微生物群和人类口腔健康的密切关系为策略,诊断和预测人类的健康?为了验证该猜想,徐健教授团队对50位4岁龄左右的健康孩童的口腔菌群做了为期2年的实时监测。在实验过程中,分别取宿主的牙菌斑和唾液菌群进行检测。发现菌群变化与年龄变化呈现出相关性。同时发现,不论牙菌斑菌群还是唾液的菌群,他们的变化与婴幼儿龋齿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呈现出相关性。徐教授团队通过对数据库分析整合,提出了“龋病的菌群指数(MiC)。MiC能够在临床症状尚未出现时,以81%的准确率预测ECC的发病情况。与传统的口腔状况评估法相比,MiC不依赖于牙医或患者之主观判断、也不依赖于细菌培养,因此在准确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可比较性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

  因为发现菌群变化与年龄变化呈现出相关性。徐健教授团队针对这一性质通过监测儿童个体口腔菌群的类群可对ECC疾病做出提前预警和判断。这个诊断和预判ECC疾病的标准对于儿童龋齿病的诊治意义重大。徐教授提出来了一个“pre-disease”的概念,当儿童口腔相关菌群发生不健康的变化却还未引起口腔龋齿病时的状态被称作“pre-disease”阶段。此时可通过治疗和干预手段,使得本来要向ECC偏移的过程发生逆转,对龋齿化的过程及时预判和诊治。徐教授团队的实验思路为菌群预示、防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