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如何评估膳食与遗传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影响

2020.9.04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由多个胆固醇易感基因位点组成的胆固醇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 GRS)与膳食胆固醇的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1.jpg

  林旭研究组在膳食与遗传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最近一项包含200多个国家超过1亿成年人的报告指出,2017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升高导致全球390万人死亡,其中一半发生在亚洲国家。人体内的胆固醇约有30%从食物获取,约70%由肝脏合成。由于许多研究发现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的相关性较弱,美国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先后取消了每日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毫克的限制。

  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任意摄取肉类等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呢?不同个体血液胆固醇水平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应答存在较大差异,西方研究也发现,APOE等7个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能够独立地影响血液胆固醇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应答。然而体内胆固醇水平的调控涉及多个基因且单个SNP位点的作用较弱,迄今为止尚缺乏对多个SNP位点的协同作用开展的系统研究。

  近日,国际脂质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脂质研究杂志》(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的研究论文“Genetic Susceptibility, Dietary Cholesterol Intake and Plasma Cholesterol Level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首次揭示了由多个胆固醇易感基因位点组成的胆固醇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 GRS)与膳食胆固醇的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最新研究通过建立以多个SNP位点为基础的GRS,旨在研究中国人群中血液胆固醇水平对膳食摄入的应答是否受到多个基因累积效应的影响,同时也对高膳食胆固醇摄入能否强化易感基因对血液胆固醇的不良作用进行了探讨。

  在本研究中,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生霍少峰在林旭研究员和黎怀星研究员的指导下,运用“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2330名基线人群的数据,分别构建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GRSTC(57个SNP)和GRSLDL-C(45个SNP)。

  主要发现:1)膳食胆固醇摄入与血液TC,LDL-C和non-HDL-C的水平显著正相关;2)GRSTC和GRSLDL-C的增加能显著升高血液TC和LDL-C的水平;3)在同等膳食胆固醇摄入下,高GRSTC和GRSLDL-C个体的血液TC,LDL-C和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低GRSTC和GRSLDL-C个体;4)在膳食胆固醇摄入较高的人群中,GRSTC和GRSLDL-C与血液TC和LDL-C的正相关关系尤为显著。

  这项研究提示胆固醇GRS较高即遗传易感性较高的个体,其血液TC,LDL-C和non-HDL-C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应答较强,而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也会放大易感基因对血液TC和LDL-C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为个体化的膳食胆固醇推荐和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也显示了遗传风险评分在精准营养评估干预方面的潜在应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