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红细胞检验基础知识(二)

2021.4.30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即spherpcyte)  红细胞直径缩小(常<6m)厚度增大、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为一膨脏的球形。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多>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常>25%)、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3.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  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染区呈一狭长裂隙,宛如微张的鱼口。正常人血片中口形红细胞<4%,其增高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酒精中毒等也可见到。

  4.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红蛋白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靶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海洋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如HbC、HbE、HbD等)、脾切除术后等。

  5.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红细胞形如镰刀、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

  6.红细胞缗钱状形成(elythrocyte rouleau formation)在并不厚的血涂片上成熟红细胞之间平行叠连呈串状排列。主要见于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百原血症等。

  7.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osis)指成熟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变异而言,如三角形、泪滴形、帽盔形、新月形、梨形、棍棒型等。畸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较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及DIC时。

  (三)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指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质内存在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实为残存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常见于重金属中毒及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等。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ies)系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胞质中的紫红色圆形小体,直径多为1-2um,可一个或数个,其本质为细胞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3.卡博氏环(Cabot’s ring)为一紫红色细圈状结构多位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可能为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也可能为胞质脂蛋白变性所致。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较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由于髓血屏障的存在,正常成人外周血不见有核红细胞。在溶血牲贫血(包括急、慢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造血系统恶性疾患(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及骨髓转移癌等)等常于外周血中见到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

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测定
  (一)原理 将定量的经双草酸盐抗凝全血灌注于 Wintrobe 分血管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读取红细胞层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二)方法 温氏法

  (三)参考值 男性 42%49%
        女性 37%43%

  (四)临床意义
  1.红细胞比积增高见于
  (1)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面积烧伤,连续多次的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新生儿。

  2.红细胞比积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平均数值测定
  (一)原理 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积,通过公式可分别计算出下列红细胞平均数值,多参数血液自动分析仪可直接获得此类参数。

  (二)计算方法及参考值
1.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克/升(g/L)表示。

     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体积(L)×1015
MCV = ———————————————— = fl
       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参考值 82~92f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1012
MCH = ———————————————— = pg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参考值 27~31pg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L)
MCHC = ———————————————— = g/L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L/L)
参考值 320~360g/L
 
 


  (三)临床意义 根据MCV、MCH、MCHC测定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并对其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别表
 
 
 
贫血形态与分类
 MCV
(82~92fl)
 MCH
(27~31pg)
 MCHC
(320~360g/L)*
 病因
 
 
 
大细胞性贫血
 >92
 >31
 320~360
 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如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正常细胞性贫血
 82~92
 27~31
 320~360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2
 <27
 320~360
 见于慢性感染、中毒等如慢性炎症、尿毒症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2
 <27
 <320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括号内为有关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原理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包后,胞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二)方法 活体染色法.近年来还可通过某些血液自动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

  (三)参考值(活体染色法)
   成人  0.5%1.5%
   新生儿 2%6%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109/L

  (四)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增高
  (1)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贫血、失血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时增加最为显著,常>10%。
  (2)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给予铁剂、维生素B12、叶酸治疗之后,可见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

  2.网织红细胞减低 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的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流中的红细胞由于胞膜表面唾液酸所具有的负电荷而使其相互排斥,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影响血沉增快的主要因素在血浆、而血沉增快的关键是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而导致的缗钱状形成。已知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促进缗钱状形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而白蛋白则相反,红细胞大小、形态等也可影响血沉。

  (一)原理 将抗凝全血于特制的血沉管中室温直立于血沉架上l小时,读取红细胞下沉后暴露出的血浆段高度。

  (二)方法 Westergren法

  (三)参考值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四)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1)妇女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的破损及出血血沉多有略有增快。
  (2)妊娠三个月以上可由于其生理性贫血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加而使血沉增快。
  (3)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血沉增快,可达30mm/h。

  2.病理性增快
  (1)备种炎症
  ①急性细菌性炎症由于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迅速增多,于感染23天即可出现血沉增快。
  ②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于活动期每见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可正常。
  (2)组织损伤和坏死 较大手术创伤可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多于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塞时于发病后一周可见血沉增快,并持续2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因此可借血沉对二者加以鉴别。
  (3)恶性肿瘤 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试验。通常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每增快.而良性者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或治疗较彻底时血沉可趋于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肝硬化、慢性肾炎等。
  (5)稀血症(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红细胞数量稀少下沉摩擦阻力减小而致增快.因此,明显贫血的病人测血沉时应进行贫血因素的校正,报告其校正后结果。
  (6)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沉每见增快。

  3.血沉减慢 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如相对性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DIC的晚期。

  (五)注意事项及方法学评价
  1.Westergren法最适温度为18-25度,并须于采血后二小时内测定完毕。夏季天热时血沉每增快,须进行温度校正后报告。
  2.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 1:4
  3.血沉管必须垂直放置,管内径应符含要求。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