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打假医生陈晓兰:虽千万人,吾往矣!

2008.2.22

编者按

有人说,“感动中国”呈现了21世纪中国人群像;有人说,“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也有人说,感动,激荡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在生命中反复回味,无法忘记。感动整个中国大地的人具有怎样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访谈版今起刊载部分入选者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故事

十年前,陈晓兰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地段医院理疗科的医生,同事尊敬她,病人爱戴她,一些病人赶很远的路来找她看病,因为“陈医生医术高不骗人”;

十年后,55岁的陈晓兰虽然早已脱下了心爱的白大褂,但仍然艰难地前行在打假道路上——“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医生,我要对得起医生的良心。 ”近日,记者来到了她的家——地处闸北区彭浦新村里的一间老工房。

十年前踏上打假路

“我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这种事怎么能发生在救死扶伤的医院里呢?”陈晓兰永远不会忘记1997年7月24日,这个改变她下半生命运的日子。

那天,一位病人跑来对她说:“陈医生,我能不能不打那个‘激光针’,打了会哆嗦。”

“哆嗦?难道是输液反应?”陈晓兰赶快跑去看,见到一种名为“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的输液配套器械,仪器上有一行小字“ZWG-B2型”。陈晓兰知道,ZWG是“紫外光”三个字的拼音缩写而不是激光,她拦住了要打针的病人:“这是紫外光,不是激光。”

没想到因为这句话,第二天她就遭到了院领导质问:“谁说光量子不是激光,这是上海医科大学陆应石教授发明的,你比教授还厉害?”

倔强的陈晓兰开始研究“光量子”,她发现,该仪器是把给病人输的液充氧后经仪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再输入体内。“但很多药物是要防氧化并避光的,怎么能进行充氧和光照?”

陈晓兰疑惑了,她打电话给一些上海有名望的医生,询问药物是否可以用紫外光照射,多数医生认为不行。陈晓兰买来药水,借用这种“治疗仪”进行模拟试验,结果令她大吃一惊:经“光量子”充氧的药水,竟生成了絮状物!

“病人的血管不是下水道,这种东西输进去,让它怎么出来?”陈晓兰的父亲拍案而起,而母亲也托人打听到,那位“陆应石教授”纯属子虚乌有。陈晓兰难以置信,亲自跑去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查询,工作人员明确告诉她,该校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一万多名职工中,根本没有陆应石这个人。

医院对陈晓兰的反映不作理会,“谁反对光量子谁下岗”。陈晓兰没办法心安理得继续坐在医院里,她开始一家一家走访那些打过“激光针”的病人。在受调查的23位接受过“光量子”治疗的病人中,有9位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陈晓兰找到区委和卫生局,又去了上海药监局前身———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反映情况,从此踏上了揭露假劣医疗器材之路。

举报之路越行越远

1998年6月,上海市医药管理局责令广中地段医院停止使用“光量子”,并罚款1万余元。同年11月,陈晓兰也下岗了,但她发现“光量子”仍然在上海市其他医院广泛使用。

事实上,对许多医院而言,“光量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仪器——由于能“包治百病”,每天都有病人在医生建议下排队打“激光针”。

陈晓兰再次去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反映,但得到的答复是:那些医院没人举报,不能查处,而陈晓兰不是那些医院的职工,也不能举报。

“那谁能举报?”

“患者,病人是受害者。”

“那我来做受害者好了。”从1999年2月1日起,陈晓兰在3天内接受4次“光量子治疗”。在用“光量子”的前一天晚上,这个已经失去工作的女人躺在床上泪流满面。她说:“其实我也很害怕。”

取得证据后,她到上海市医药管理局举报,没立案;到法院起诉,也没立案。最后,她只好去北京,向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1999年4月15日,上海市卫生局会同医疗保险局、医药管理局终于作出了在全市医院禁止使用“光量子”的决定。

2000年6月22日,上海市信访办、卫生局等7部门联合召开协调会,就陈晓兰在举报过程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当面道歉,同时决定将她调至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理疗科工作,并由药监部门奖励两万元。

“你们不用给我道歉,应该给那些被‘光量子’害死的人道歉,看看他们能不能爬起来原谅你们。”陈晓兰说。“光量子”后,是鼻激光治疗仪,之后,是致命的输液“光纤针”。陈晓兰在打假之路上越行越远。

2002年12月31日,陈晓兰被彭浦地段医院以“工人编制”身份强令退休,由于当年调入时的手续交接存在问题不能解决,无法办理退休手续。但是陈晓兰没有畏缩。

呼唤医疗器械立法

“现在的医院是以疗养医。”陈晓兰说,假劣医疗器械在医院畅行无阻,脱不了一个“利”字,而滥用高价药和多开不必要的检查,也变成了一些医院创收的手段。

陈晓兰分析指出,某种假劣医疗器械一旦出现,会很快进入数家医院,其手法是高回扣,医院借医生之手,以“治疗费”名义开给病人,大多以医保资金结算,因而使用假劣器械造成了巨额医保资金的流失。以上海取缔1000台“光量子仪”为例,如果以每台每天10人次计算,那么全市一天将花掉医保费用40万元,最终受害的是国家。

为了打掉那些有着正式注册号的假劣医疗器械,陈晓兰先后打了8次官司,告过4家医院,次次都输。“我当时就知道案子会输的,因为缺少法律支持,但我坚持起诉,就是想要推动医疗器械监管的立法。”

十年艰辛初见成效

十年来,陈晓兰为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在京沪线上往返了四十多次,花去了十余万元的积蓄。过去,陈晓兰衣着讲究,饮食精细,而现在她只能啃黄瓜吃包子度日。

曾有不少支持她的人要为她募捐,资助她经费,她全部回绝了。“我不拿,我就行得正。”

十年来,陈晓兰让光量子透射液体治疗仪、鼻激光治疗仪、光纤针等假劣医疗器械被取缔。她还促使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多个取缔相关器械和疗法的文件。说起这些,陈晓兰疲惫的脸上满是欣慰。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被取缔产品的商家,最多不过被罚款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相对于老板们得到的暴利而言,简直是九牛一毛。”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陈晓兰的行列中来。李葵南,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把陈晓兰反映的情况写成报告,引起了上海市相关领导的重视。

2007年10月,以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天使在战斗》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如果不是走上了这条路,我现在也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但我是医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陈晓兰说。

综合《法制晚报》、新民网

人物

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十年来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打假触及医院的利益而失去工作,但她始终不言放弃,执著打假。陈晓兰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以及央视“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评谈

对手的“黑暗”成全了她

王石川/文

2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揭晓。  在这十大人物中,有一个人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她就是陈晓兰。

陈晓兰为何吸引笔者注意?首先,在十大人物中,她是惟一靠揭露黑幕,靠与既得利益集团作斗争,通过“负面新闻”赢得喝彩的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在数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中,几乎所有的当选者都是正面的,昂扬的,靠伟大成就或感人事迹打动人,使人敬佩。陈晓兰显得与众不同。她的魅力不止来自自身,可以说,是对手的“黑暗”成全了她,医疗黑幕愈多,劣质器械越泛滥,无良商人和官员道德越沦丧,我们的医疗生态越可怕,才愈加凸显她存在的价值,我们才愈加体味她的不易与伟大。正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对她的推荐词:一个弱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其次,陈晓兰确实有感动中国的资本。如果不是她,现在每个患者都可能被输入“精输氧”。陈晓兰言行如一,她说的是良心话,做的是良心活,走的是充满荆棘之路,受益的是亿万国人,她维护的是公共利益。 

最后,陈晓兰以一己之力取得了不菲的成就,10多种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和药品、药物被取缔,最终促使国家医疗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多个法规性文件,等等。由是,陈晓兰亦被称为“影响医疗改革的20人”之一。 

遗憾的是,陈晓兰进行的是“一个人的战争”,她孤独而悲凉;她被称为“中国式的唐·吉诃德”,她远远没有看到彻底的胜利;她的对手太强大,她面临的困局仍然没有破解。因此,当她10年来举报的第8种假劣医械被证实、被查处,她并无喜色,只是幽幽地说:“到现在,我还看不到尽头。”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曾深有感触地说:“所有能鼓励、鼓舞我们的人物都将留下他们坚强的背影。我们希望感动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能够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是的,我希望陈晓兰不再孤独,而我们也不能沉湎于被感动,要有所行动,期待更多的人像陈晓兰一样感动中国,因为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因为医疗行业亟需更纯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