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成分输血适应证及其风险的探讨(二)

2021.5.27

1.3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血小板的输注分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

适应症: 

1.3.1外科

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②血小板计数>100x109/L,可以不输。

③血小板计数在(50-100)x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④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

⑤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者,无论血小板数量多少,均可考虑输注。

⑥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需要血小板,但抢救重症DIC时,一次性输注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效果好。

1.3.2儿科

①血小板明显减少,临床有明显出血,特别有颅内出血。 

②临床无明显出血,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输注血小板。

③a血小板<20×109/L。

④b在特殊情况下,血小板阈值应调为:早产儿>50×109/L;病态早产儿或需作侵入性操作术患儿>100×109/L。

1.3.3内科

①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要输。

②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根据临床输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

③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注。 

④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侧CCI值(输后1小时CCI>10者为输注有效)。

1.4血浆输注

适应症:

①无相应浓缩制剂的凝血因子的补充,肝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III缺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治疗性血浆置换术等。

②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大于正常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应考虑输新鲜冰冻血浆。

③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④新鲜冰冻血浆的输入量达到10~15ml/kg体重才能达到补充凝血因子的作用,对于需要输注的患者,一次足量输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注意事项:

①禁用血浆补充血容量。

②禁用血浆补充营养输血或血浆解决不了患者的营养问题。

③禁用输红细胞悬液是搭配输血浆。 

1.5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 

    冷沉淀是在控制条件下融化新鲜冰冻血浆而采集的沉淀物,使悬浮于20~30ml的血浆中。

适应症:

①儿童血友病甲。

②血管性血友病。

③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缺乏症。 

④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⑤严重外伤DIC等致纤维蛋白原降低者。

⑥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白血病和肝功能衰竭的患者。

⑦手术后伤口渗血患者。

⑧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致出血患者。

⑨大量输注库存血后的患者等。

1.6粒细胞输注

    粒细胞在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侵入的病原体通过吞噬和杀灭而执行对机体的防御功能。

适应症: 

①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低于0.5×109/L;发热24~48小时,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如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经适当的,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

②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患者,重点在于预防感染,一旦感染,首先进行积极地联合抗感染治疗。使用粒细胞输注前应充分考虑其严重的副作用,慎重使用。

③对化疗,放疗,药物或毒物等因素引起的骨髓抑制所致的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应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细胞因子或药物治疗,避免盲目的冒险输注中性粒细胞制品。

2输血风险

    以上的血液及血液成分是在临床上经常能用得到的,但是所输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本身引起不良反应和输血过程的人为差错可能对受血者造成诸多风险。

2.1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

①输血传播HIV,HBV和HCV的风险。

②输血传播其他病毒HTLV,HDV,HGV,巨细胞病毒,EB病毒,细小病毒等。

③最新证实还可传播西尼罗病毒(WNV),SARS的病原体冠状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2.2输血传播非病毒性疾病

①疯牛病: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的俗称,有人认为疯牛病是继艾滋病之后比艾滋病更难克服的世界性的特殊传染病。

②细菌污染:可引起致死性输血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100000或更高。

③原虫病:原虫病如疟疾,南美锥虫病,巴贝虫病等也是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

    为此2004年3月,美国AABB开始执行一项新标准,要求采取减少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的措施和对血小板制品做细菌污染的检测,以进一步改善血液安全。事实上,目前血液细菌污染,特别是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发生率远高于HIV,HBV和HCV污染的发生率。

    我国卫生部已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血的全过程所要遵循的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手段滞后的限制,部分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尚未被全面认识,只能对献血者和血液进行病毒抗体检测,不能完全排除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早期传染。因此,经输血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尚无法完全避免和控制,国际上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虽然我国验血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误差在千分之几以下,但这千分之几落到哪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场灾难。 

    临床输血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实验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标准,做好标本的接收,核对及血型的初筛和复查工作。熟练和灵活应用现代血清学试验的原理和技术,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能给予全面的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通过法律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严格管理,才能达到安全用血,节约用血、合理用血的目的,从而确保临床输血患者后的安全,有效,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医疗风险,真正地做到输血安全,安全输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