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港大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表癌症因子新发现

2007.7.10

附: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是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学院,起源自一八八七年成立的香港华人医科书院,后来香港大学在一九一一年成立,
医学院便成为大学的首间学院。医学院一向为推动本地社会的医学发展不遗余力,除了培训医生及护理人员外,更在医学研究及发展新的临床服务方面走在前端,为人类的福祉不断努力。

透过跨学科研究追求卓越

策略性研究中心

医学院现有大约二百位全职教员,是香港大学中最大的学院,亦是地区内其中一所最先进的医学机构。

医学院的学术人员所进行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从前瞻性基础医药科学至尖端临床技术研究均有所涉及。

为了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学院特别强调协作性及计划为本的研究。在2003年完成了学院的检讨工作后,更成立了五个以策略性研究为主题的研究中心:

癌症研究中心
心、脑、内分泌及抗衰老研究中心
传染病及免疫学研究中心
公共卫生研究中心
繁殖、发展及成长研究中心
这些研究中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领域而又志趣相投的研究员聚首一堂,致力追求协作性的学术研究。


积极联系合作伙伴

学院亦非常着重与香港大学其它学系,及本港其它高等学府的合作,以发展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范畴。

目前,医学院已跟香港大学的工程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建立了协作联系。


先进科技平台

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领导下成立的基因研究中心,是大学致力把香港带到基因研究前线的一项重要计划。基因研究中心获得校方拨款一亿二千万作为营运经费,而医学院于基因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发展上则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于发展初期,中心设置了多项重点科技的核心设备,包括基因分型、基因微数组及蛋白质组。此外,中心亦积极寻求发展跨学科研究的机会,借着先进及高通量的基因技术,结合在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及临床医学方面的尖端研究。

中心于2004年3月揭幕,为进行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高通量技术平台。此外,中心和其它学系合作提供FISH、CGH和quantitative PCR等设备,并就生物讯息和数据分析提供协助。中心鼓励大学中和地区内各院校的研究员,透过这些技术进行合作研究计划。

在国际合作方面,基因研究中心获北京邀请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The 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参与该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旨在为人类基因组开发单体型图,用以描绘去氧核醣核酸序列变异的一些共同模式。在徐立之教授作为首席研究员的领导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组成了「香港HapMap小组」(HKHMG),与北京及上海共同负责其中百份之九点五的研究工作。基因研究中心则负责其中百份之二点五,更成功争取到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创新科技署的拨款支持,以单一计划来说,总额更是历来全港之冠。中心利用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技术平台,于2005年2月如期完成工作,而整个HapMap计划则于2005年10月完成,结果在「自然」期刋发表。中心完成了来自四种人种的二百六十九个样本,超过三万个单核酸多态性(SNP)卷标的基因分型实验,提供了超过八百万个基因分型。中心亦参加了该计划的数据分析小组。

中心从HapMap计划中获得不少经验和专业知识,现已开展对骨质疏松、精神分裂、糖尿病、椎间盆退化和老人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联系性合作研究计划。

除了基因研究中心的核心设备外,医学院正计划设置非基因研究相关的先进设备,使学院成为跨学科研究设备最完善的医科学院。

透过临床科研带来新希望

临床研究的跃进


借着发掘崭新知识及发展临床服务,医学院务求改善人类的生活质素,及减低各种常见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及死亡率。

对于癌症的研究及治疗方面,医学院特别着重一些在香港非常普遍流行的癌症,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港第一宗骨髓移植手术正是于玛丽医院成功进行,为饱受白血病煎熬的病人带来曙光。

踏入新的千禧,学院的研究专才继续探索找寻各类常见疾病的新知识。近年来,医学院就自体骨髓移植这项崭新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更能提升末期絶血心脏病患者的血管新生。相对于传统利用血管生长因子,这项用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技术,可说是更有效、更安全且更便宜。

肝病于香港及内地非常普遍;而医学院于全球肝病研究中占着领导地位。在1991年10月,全港首宗成功的肝脏移植个案便是于玛丽医院进行。

右肝叶活体成人移植的崭新技术亦是于港大医学院开发,并接着于全球普及起来。我们的肝脏移植服务已发展成香港最大的第三级肝病转介中心,在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则是最大型的中心,现时于全亚洲排行第四。

医学院在传染病方面的研究享誉国际,以乙型肝炎的研究为例,医学院于2001年获总值五十万美元的「百时美施贵宝无限制性生物医学研究补助金」(Bristol-Myers Squibb Unrestricted Biomedical Research Grant),以支持本院成员于其后5年进行有关的研究。

此外,医学院研究人员近年发现了两种全新的细菌,并以香港及中国命名,分别为香港海鸥形菌及中华链球菌。

临床测试是医学院的研究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学术界与业界的交流接口,我们的临床试验中心是区内唯一一所拥有高质素临床测试支持服务的同类型研究中心,而它亦是全球第四所建立的同类型研究中心,比美国的哈佛大学还要早。中心现已和全球25间主要药业公司签订或正在洽商超过130项的研究协议。

基础科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结合


基础科学研究对了解疾病同样重要。医学院非常着重基础科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结合,例如在移植免疫学、有关各种癌症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小儿外科疾病的发育生物学及一般儿科疾病等范畴。

医学院发展了一套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的技术,能有效于人工受孕的胚胎着床前诊断出胚胎的异常染色体。成功使用有关技术后所孕育的首个婴儿,已于2002年在玛丽医院出生。

另一杰出例子为医学院领导的一个大型合作研究计划,对引起脊骨与关节退化性疾病的遗传基础进行研究。计划称为「从发育到退化– 骨胳与基因的研究」,是「卓越研究领域」(Area of Excellence)之一,获大学资助委员会 (UGC) 于2004年拨款五千万元资助。这项研究联合了港大、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专长,目标是了解引起脊柱椎间盘退化等骨胳疾病的分子基制。骨胳疾病是世界首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使数以亿计的人长期被痛楚折磨。引起腰背痛的退化性疾患是施行外科手术的第三大原因,也是雇员请病假的第二大原因。


科研贡献服务社群

医学院研究工作的另一特点,就是强调与香港及邻近区域的「相关性」。

医学院成员的研究结果,对了解香港及邻近区域的流行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引致的突发性死亡、糖尿病的并发症、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结直肠癌及甲型地中海贫血症等,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爆发全球性大型流感的假设性中心,香港无论于流感病毒、禽鸟、动物或人类身上所作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是一直走在前线。新发传染性疾病计划是医学院的其中一个策略性研究范畴,旨在提供确实的科学根基以控制本地的传染病,并透过结合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等学科,发展成为一个传染病致病原方面的卓越研究中心。计划的研究焦点分别在流感的分子性致病源、新发细菌及真菌感染、抗微生物耐药性及致癌性病毒。

2003年初,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爆发期间,医学院对这种全新病症的成因作出了突破性的研究,堪称当中的先驱,更率先:

描述出临床-放射-病理的排列;
确定冠状病毒为引致SARS的元凶,此乃全球有关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世界卫生组织就香港大学成功培植出这种冠状病毒致贺,而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亦分别确认这种冠状病毒是致病原体;
发展出一套SARS抗体的快速血清测试方法,并配合临床观察,此抗体测试及逆转录-多聚酶测试(RT-PCR)能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发病初期使用利巴韦林及类固醇进行有效的治疗;
为口咽捡体及粪便发展出PCR测试,从而首次指出病毒可能透过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传播,这亦成为于淘大花园爆发的疫症的调查基础;
发布有关SARS的流行病学;
与深圳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合作,成功从果子狸体内分离出引致SARS的冠状病毒,并发现其基因序列与人类体内所发现的非常吻合。这项重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了SARS为动物源性疾病, SARS冠状病毒是于动物体内首先突变,然后再传给人类。这突破性的研究在控制SARS方面是一个里程碑。
以上种种有关SARS的医学突破仅于三个月内达成,相对于人类免疫力缺憾病毒 (HIV),世界花了两年时间后仍未找出其致病原,这实在是令人惊讶的速度。我们于2003年在国际期刋「剌针」发表确认冠状病毒为SARS元凶的文章,更于2004年获此期刋选为其自1823年创刋以来,一百八十一年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