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儿真菌感染性口炎的发病机制

2023.2.04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细胞呈卵圆形,很象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

  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 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咽、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

  当患有白色念珠菌病时,口腔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形成大量菌丝。与白色念珠菌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长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1)作用原理:

  患者在接受某些抗生素药物后,体内正常共生的某些菌群受抑制,而另一些菌群增殖,发生菌群失调。

  尤其是某些条件致病菌的快速增殖,可使宿主发生二重感染而致病。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诱发真菌,尤其是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抗生素能增进念珠菌的毒力,加强念珠菌的侵袭性。

  激素能减弱网织内皮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抗体生成;另一方面激素也能增强真菌的毒性,因而造成真菌繁殖扩散的条件。

  (2)患者长期患病:

  由于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营养缺乏,条件致病菌易于群集而诱发新的感染。

  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烧伤、创伤和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均可降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力,导致念珠菌的群集、增殖和感染。

  (3)局部因素:

  如吸烟,口干综合征或口腔放射治疗后,唾液减少,活动义齿或其他活动修复体引起局部黏膜创伤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