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芽囊原虫介绍

2021.5.08

 [导读]我们今天知道的,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愤然一下,已经成为事实,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完全推翻了以前的结论与认识,新发现取代旧事物,让你吃惊,而不可思议,发人深思。科学研究没有终点,随着时代推动科学不断进步,新旧交替是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局限性、时间性,在不同的时空,把过去不清楚的加以明确,重新定位,对过去认识与概念可能是一个大的颠覆,这是一条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所以,对科学研究没有对和错,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一事物又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对其只是发现了和未发现的过程。科学家努力奋斗,就是享受这一过程。

  人芽囊原虫166年前就认识并报告了,认为是“无致病性的人体酵母菌”,自从1948年进入协和医院学习与工作,几十年司空见惯的在粪便常规中,有45%的检出率,习以为常的“无致病性”忽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日友好医院,根据寄生虫学科的发展和认识,才以致病性寄生虫进行报告。至今检验医学的同道,可能仍然不清楚,下面介绍其新的认识。
  
    确定为人畜共患感染症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是一种常见的人与动物肠道寄生虫。自1849年Loesch首次报告,1912年Brumpt从人体粪便中发现,根据其形态特征归属于酵母菌一类并命名为人体酵母菌(Blastocystis hominis),其后,在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都得到检出。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菌,1976年Zierdt进一步对形态特征进行了光镜与电镜区别与培养观察。根据其性质、生理和形态体征,最主要是1996年以后,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从人体分离的虫株之间的遗传性显示了多形态的特点,目前确定人芽囊原虫分为9个遗传子类型,另外在鸟类、哺乳类也同样可以检出,为此,确定其为人畜共患感染症。
  
    流行病学调查

  人芽囊原虫世界均有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发。由于检查方法不同如直接镜检、染色检查、培养检查,检查对象和鉴定水平不同,差异性很大,美国为22.9%;英国为6.9%(96/1390);日本阳性率为2.45%(50/2.037)。协和医院80~90年代就注意了,当时一直以人体酵母菌无致病性处理,曾经在日常粪便常规寄生虫检查中,以铁苏木素染色(Iron-haematoxylin),油镜观察,检出率为45%,强调了腹泻的患者更为多见。特别指出:一般显微镜粪便直接镜检容易与白细胞混淆。近年[5]调查对就诊的 1 185 例慢性腹泻患者进行粪便检查,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 12.24%,其中有粘液脓血便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腹泻者(P<0.01)。

  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SWOT 分析认为:寄生于人体且致病的肠道原虫常见的有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和 人 芽 囊 原 虫 (Blastocystishominis)等,是引起人体腹泻 、腹痛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在全世界依然被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而人芽囊原虫感染潜在危害较大, 且易与一般胃肠道感染相混淆, 容易漏诊或误诊,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有报告在对683 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人芽囊原虫的病原学检查,受感染 112 例( 16.40%) ,其中黏液脓血便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粪便组( P <0.001) ; 不同性别、年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在不同治疗组中,化疗组的感染率最高,为 26. 40%; 在不同肿瘤类别组中,消化系统组的感染率最高,为 28.51%; 低白蛋白组感染率显著高于白蛋白正常组( P <0. 001) ; 免疫功能低下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 P <0.001)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人芽囊原虫感染,应及时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生活史

  长期以来生活史一直不清楚,造成对其形态和致病性不明确,晚近研究认为B.h.通过3种方式进行发育与繁殖,即①分裂方式;②原浆分割方式;③裂体生殖方式。究竟如何使滋养体形成空泡型与颗粒型营二分裂繁殖,但又如何形成包囊型,至今不明。1993年Jiang提出繁殖模式:即阿米巴型可以与空泡型互相转化,空泡型可发育颗粒型,而颗粒型可以产生大量的子代颗粒,这些子代颗粒也可以发育成空泡型,而空泡型也可以通过多分裂方式进行自体繁殖。1996年Singh提出生活史是:空泡型通过二分裂自行繁殖,也可以发育成阿米巴型和多空泡型;阿米巴型一方面可以自行二分裂繁殖,另一方面又可以形成包囊前期;包囊前期可以进行裂体生殖或者发育成厚壁包囊,厚壁包囊破裂后可以释放子代颗粒,子代颗粒可以发育成为空泡型。多空泡型发育成为包囊前期后,也可以经过裂体生殖,或者发育成为薄壁包囊;同样,薄壁包囊破裂以后,释放的子代颗粒也可以发育成为空泡型。两种学说尚需要证实。
  
    结语:

    从形态学检出到病原学确定“无致病性”,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努力,路漫漫经历了将近100年的经历,最后确定是为人畜共患感染症。说明真正认识疾病的艰辛历程,依然留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给检验医学提出了认识寄生虫感染的现状,是新现与再现的并存特点,旧有的依然可以再现,新的陌生可能在患者标本中出现,所以,加强形态学鉴定能力是当务之急。过去常见的土源性的寄生虫减少了,如蛔虫感染,而过去罕见的寄生虫感染者出现了,给我们提出来新的课题,任重道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