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危害介绍

2022.4.05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用酵母发酵的酒精饮料都含有少量的氨基甲酸酯类 (15 ppb到12 ppb)。不同种类的酒精饮品的氨基甲酸酯类含量差异可以很大,例如过往研究报告中,水果白兰地氨基甲酸酯含量平均值达啤酒的0.3倍以上。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侵入机体,也可经皮肤黏膜缓慢吸收。在农田喷药及生产制造过程的包装工序中,皮肤污染的机会很多,故经皮肤侵入人体应特别引起重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人体,在组织器官中浓度明显低于体液浓度。在体内代谢迅速,经水解、氧化和结合等代谢产物随尿排出,24h一般可排出摄入量70%~80%。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机理和有机磷类农药相似,都是哺乳动物AchE的阻断剂,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酶活性中心丝氨酸的羟基被氨基甲酰化,因而失去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能力,造成组织内乙酰胆碱的蓄积而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需经代谢活化,即可直接与胆碱酯酶形成疏松的复合体。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是可逆的,且在机体内很快被水解,胆碱酯酶活性较易恢复,故其毒性作用较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轻。

  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AchE的直接阻断剂,与有机磷类农药不同的是它们不能使神经中毒的脂酶钝化,因此与迟发的神经疾病的症状无关。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中毒症状是特征性的胆碱性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惊厥和死亡。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人等哺乳动物的毒性不强。国外有人给成年男性志愿者每天口服西维因0mg、0.06mg、0.12mg连续6周,经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将西维因以各种方式处理小鼠和大鼠,均可引起癌变,并对豚鼠、狗、小鼠、猪、鸡和鸭有致畸作用。西维因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人体后,在胃的酸性条件下可与食物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生成的N一亚硝基化合物,在Ames实验中显示出较强的致突变活性。但目前还没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引起癌症的流行病学报告。

  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是短时间内密切接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后,因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而引起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推荐
关闭